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省親之旅(夢土)4/4


歸途

這次,是我第三次回到江蘇老家。算算,第一次已是二十年前,那時是夏天,對老家印象就是好熱好熱,第二次是十年前,當時老婆同行,最記得是我們騎摩托車去蘇州被公安拘留的糗事。轉眼二十年就這麼過去了,對堂哥的印象,還鮮明的保持著他年輕時的模樣,只是,這次來,就只剩他走入相框中凝視前方的容顏。記憶與現實,就這麼弔詭的並存著。


當我在村中行走,經過一個池塘,想到父親曾指這對我說,他還記得小時在這玩水的情景,他那神情,令我難忘。


西塢,這爺爺和父親的故鄉,根本就是他們的夢土。他們懷抱著濃濃的鄉愁,在某個他們年幼時曾經玩過的池塘邊遊走,在白牆黑瓦下晦暗的巷弄間穿梭,怡然自得。我常常在想,是不是這裡的農村氣味,像是大型時光膠囊,用他們兒時的記憶撫慰著他們,讓他們在經歷了這許多戰亂,顛沛,汲汲營營後,還相信有一處能見證他們人生的地方,安頓他們的身心,才讓他們如此愛戀著這裡。反觀我們這一代人,兒時的居所大多都已改建重劃,消失得無影無蹤,未來即使要求個類似空間,也不可得了。


回到機場,終於,結束了這四天和六七十歲的人一起吃住,還要睡在同一張床的生活,雖說是親戚,彼此很熟悉,但還是拘束。不過,這就是人生啊。

姑姑 大伯父 大叔 小叔

省親之旅(東山 木瀆 蘇州)3/4



返鄉行程中第三天,伯父安排帶著我們搭公車到處走走。就這麼晃啊晃的去了東山,木瀆和蘇州。雖然搭乘公車很花時間,不過能夠臉貼著窗,慢慢看著窗外,聽聽當地人講話的聲音,尤其蘇州女人講話,嘰嘰喳喳像小鳥叫,也算悠閒。


東山鎮,有兩條熱鬧的馬路,公車總站,大型購物商場,菜市場和市集,都在這附近。叔叔姑姑在這附近逛了許久,我跟著他們買一斤大白兔牛奶糖,回台灣後趁著當故事爸爸時,發掉不少。這裡的生活機能比老家村子好上許多,堂哥和伯父在這都有房產,爸爸生前也有在這置產,但只是掛個名子,自己從未住進去過。

嚴家花園一景

木瀆鎮,緊鄰蘇州市,人口多,商業也發達,百貨公司電腦商場應有盡有,路上車潮川流不息,行人腳步也有都市人水準。伯父帶我們來這,主要是參觀嚴家花園,這裡曾是木瀆首富嚴國馨庭園,他孫子嚴家淦,還當過我們台灣第五任總統。類似這種故居,園林,雖然形貌都在,但內容都付之闕如。就像預售屋接待中心,精美卻無生氣。


嚴家花園門前,是條河道。據說清朝乾隆六次下江南時,都有駐札在這裡,沿著河道二旁,除了一些私人園林府第外,整個都是商店街,販售物品脫不了珍珠,刺繡,小古玩類商品,還有許多類似拍藝術照的店,看起來是當場幫你換裝做照型,再去附近景點拍照,拍完當場拿照片,我對誰會來這種店消費很感興趣。如果沒有其他親戚在,一定會在店門口等等看。


蘇州市,以往對蘇州的印象都停留在精美園林,這次搭公車才發現,蘇州市區範圍廣闊且到處高樓林立,範圍更勝於台北,伯父帶著我們逛了個定點[山塘勝蹟]。這裡歷史悠久,甚至可追溯至唐朝白居易時代,民間順口溜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可見得熱鬧景象。不過說穿了,就是老街區,商店數目多,但內容相近,看一家就等於看全部。後半段像菜市場,賣魚賣肉的跑出來了,不過價格便宜,讓喜歡買東西的叔叔姑姑大呼過癮。街區旁是山塘河,遊客可搭船遊河。體驗畫舫水上風光。


回程時,經過鄉間道路,田野無邊無際延伸,久久才能見到些民居聚落,突然有股衝動想下車走路。我想,自己還是愛孤單的風景啊。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省親之旅(江蘇吳縣)2/4

西塢

以前填寫各種身分證明表格都會有籍貫這欄,我就得填入"江蘇省吳縣"這幾個字。每次都心想,明明就是台中人,和江蘇省有什麼關係呢。所幸,隨著時代演進,這欄位已經取消,不過江蘇省吳縣這幾個字卻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河邊

實際上,傻傻寫了幾十年的吳縣,很早就併入了蘇州,成為歷史名詞。現在老家正確位置是中國-江蘇省-蘇州-東山鎮-綠化村-西塢。西塢中塢這個字,意思是山坳中央,望文生義,這是個山中農村,以往人民公社時代,這裡則是名為綠化"大隊"。因著丘陵起伏,村民們配合地形種植茶葉,楊梅,枇杷等經濟作物,其中茶葉尤其有名,稱為碧螺春茶,是中國名茶。

巷弄

小山坳中就只有西塢一村,人口約略有三四百人,戶數大概七八十戶,因為務農,房舍也都簡樸,顏色不是灰黑就是灰白。十年前來時,還沒有路燈,路面坑坑窪窪,雨水聚集就泥濘不堪,這次來情況改善很多,巷道經過修整,清爽多了。

家家戶戶都還備有燒柴火的灶

農村裡,作息單純,傍晚五點就吃晚飯,到了七八點就一片漆黑,早上更別提了,我好不容易勉強早起,大家則已經吃飽,外面工作去了。吃飯時最為特別,家家戶戶都習慣在門口站著吃飯,手上端著個裝滿飯菜的大碗公,邊吃邊聊天,十分特別的景象。

巷弄

雖然是農村,但幾乎每個人都另有賺錢副業,就以我堂哥堂姐來說,身分是農民,但實際是交通車司機和木工,唯有如此才能生活,相較之下農作時間就少了,農作物也只能選擇不需要細心照料的品種,平時則以大量化學肥料或是農藥便宜行事。在他們心目中,這個社會早就不是共產社會,而是高度資本主義社會,因為賺錢最重要,大伙得比以往更努力的掙錢。在這種心態下,年輕人逐漸外移,村中人口年齡老化,和台灣情形如出一轍。

村中一景

出了山坳就是太湖,親戚開車載我們繞行一周。先經過楊灣村,村裡河道縱橫,村外就是碧波萬頃的太湖,是太湖大閘蟹的主產地之一,得利於大閘蟹收入,家家戶戶都是開名車,住洋房,又稱為螃蟹村。再向前開,環湖大道一邊是湖光,一邊是山色,一會兒沉入山塢,一會兒浮上山坡,村中房舍都是白牆黑瓦,遠望好像進入歷史一般。可惜都是車上漫遊,無法好好觀賞。下次有機會再來慢遊。

太湖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省親之旅(弔唁)1/4

無題

二月底有個省親之旅。和叔叔姑姑們回江蘇東山老家,探望伯父並弔唁過世的伯母和堂哥。以往這類活動都是父親參加,父親去世後,理當由我代表出席,但因為是弔唁,而且同行者都是長輩,再加上自己和老家親戚不熟,心裡總有些排斥。氣氛沉重加上心情低迷,反映在照片上,都是朦朧,灰暗,甚至有些陰森。

回老家時 窗外

行程是從桃園機場直飛江蘇碩放,從這裡再開車一小時回老家,入了家門,發現親戚的臉都不認得了,畢竟距離上次來也是十年前。只能寒暄帶過。接著到阿公墳上祭拜。親臨墳前,實在感傷,又想到爸爸也不在了,對逝去之不可追回,更是悲從中來。雖然沒有李後主[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麼強烈,不過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能了解,人生無圓滿,其實是普世共同缺憾。

老家習俗 石灰圍地 中間放滿紙錢( 別擔心 沒有遺體 )

除了祭拜阿公,行程第二天,也參加了堂哥七七儀式,堂哥享年僅四十九歲,真算是早逝,想我堂哥從小艱苦,但就是一直努力要向上爬,搭著經濟起飛的機會,在東山鎮上也是個呼風喚雨的人物,大家都說他聰明靈活,照顧親眷,為人海派,若不是生在文化大革命時代,少了點文化知識,肯定不只現在發展。只是再怎麼辛苦奮鬥,如今,老天爺都要他休息了。

老家習俗 供奉麵人

依這的習俗,親戚們在自家院子口,架起了爐灶準備流水席,道士在屋內念經,不時指揮大家跪拜叩首,我與堂哥不常相見,但聽堂嫂和堂姐哭的這麼傷心,也會難過。

門前就開始辦桌

法會後,到堂哥與伯母墓地祭拜,在台灣,遺體火化後多半是放入靈骨塔,這裡重視入土為安,每個人都有墓地和墓碑,骨灰罐代替棺木埋進土中,人生到此,正式畫下句點。

焚燒紙錢

法會後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