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東西縱走 |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是一條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長程縱走路線,一般是指在12小時內完成10個連綿不絕山頭,其中包括台北市最高峰七星山,以及每到寒流來襲就有人衝雪景的大屯山,沿途安全設施完善,景色也無以復加。是個既能兼顧自然體驗,又能磨練體能、挑戰自己的超級健腳路線。
年輕時,不懂事,衝過一兩次,只記得從天黑走到天黑,累到不要不要的。如今已過不惑之年,不想(也不能)追求挑戰啦。單純就是上山享受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和芬多精,滿足運動健身的想望罷了。而且,公園內交通方便,沿途撤退點又多,真有需要隨時能搭車下山,適合各年齡層人來親近造訪。
遠眺七星山 |
若由新竹出發,建議五點前上國道一號,由圓山23A交流道下交流道,經大直到故宮博物院,路邊停車後(一日五十元),搭乘首班市民小巴1號(連結 假日 0610 0630 1010 1310 1540 1730)上山,特別注意務必要在六點二十分前到達公車站,否則就得改成故宮一日遊。
公車在山路上蜿蜒二十分鐘到達風櫃嘴站,下車後向右上走,約一公里大彎道處,取左側捷徑步道進入密林間,很快的就會抵達登山口(標高595M)。此處屬於頂山和五指山間的鞍部,也是區域內最高點,視野寬闊,設有解說牌和公共廁所。
今天天氣晴朗,東北方可遠眺基隆嶼和岸邊船隻,西南方部分延著下行群山可見市區樓宇。朝日陽光下,前方是一片低矮林木,冬季的東北季風與夏天的西南季風在這進出。強風吹拂下,植物都呈現低矮樣貌,與先前茂密的闊葉林密徑相比,猶如兩個不同世界。
由此至擎天崗全程6.6公里,步道均鋪石階與石板,又稱坪頂古圳親山步道。延著平緩路面不久就到達第一座山頭「頂山」,心想,這麼快就完成十分之一啦,東西縱綜走也只是塊小蛋糕罷了,完全就是不知道後面辛苦,傻B一個啊。稍微休息,下山頭進入山腰谷地,此處遍植人工柳杉林,涼風吹來,備感舒暢。
人造柳杉林 |
再抵達第二高點「石梯嶺」(標高863M),附近都是開闊的草原景致,遠眺高樓林立的台北市,兩相襯托下眼前草原更顯得翠綠和一望無際。
既然有大片草原,自然就會聯想到牛,尤其去年底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有牛隻撞傷人致死的案例,使得「擎天崗」(標高760M)草原和竹篙山道路至今都還在封閉狀態。所以,當走著走著,前方突然見到這龐然大物檔道時,真是驚慌的不知如何是好。
這隻野生水牛目測少說有400公斤吧,近看壓力好大 |
被迫捨棄竹篙山,改由繞道金包里大道回到擎天崗遊客中心,進入冷水坑區域,沿途有柳杉林、石坂路和小股清流激湍。
冷水坑公園 |
冷水坑菁山吊橋 |
接著就是魔王等級的七星山了,七星山(標高1120M)與一般中級山不同,步道兩旁多半是熔岩和碎屑岩層層堆疊的岩石,攀爬過程雖然辛苦,但視野絕佳。
接近東峰頂 |
從東峰眺望七星山主峰 |
眼前的景物隨著汗水登高而逐漸縮小,更遠方的世界卻漸次展開,直到峰頂,極目逞懷,興奮之情實在無以復加。
背影與七星山合影 |
下山途中,經過硫磺谷和噴氣孔等地形同時體驗到刺鼻辛味,也不免讓我想起正在讀的裨海遊記,郁永河初到此的情景。
硫磺坑 |
延途走著走著,不知不覺遠離了百拉卡公路,就這麼走入竹子湖區,新闢建的步道非常恬靜,頗有日本鄉村氣息,回程途中買些海芋搭乘1717公車回到士林。
竹子湖區 海芋盛開 |
一把五十元,YA |
第二階段由新北投捷運站附近開始,搭公車小8,35分鐘後抵達竹子湖活動中心。由附近水尾步道(距離站牌三十公尺),接回百拉卡,左轉即是大屯山登山口。
水尾步道 |
由此爬升高度約三百公尺,過程中,原本巨大的七星山以及小觀音山群峰逐漸渺小,天地逐漸開闊。這個對面的小觀音山群峰,已經被我列入下次翹班旅程。
兩旁矮竹林不時出現竹雞、野花、蝴蝶,吸引人目光。另外,只要鑽出右側矮竹林,就能接到柏油路,由此通往山頂民航局,是單車登頂、冬天賞雪的熱門路線。
站在大屯山(標高1092M)頂,可眺望周遭南峰、西峰、向天、面天四個馬鞍形山坳,以及圍繞中央低窪濕地(大屯坪)。這裡也是全台境內唯一的活火山,最近的一次噴發是在 6,000~5,000 年前。火山圓滑優美錐狀造型,很容易讓人引起非常特別的印象。
大屯南峰、西峰、向天、面天 |
離開平緩的主峰後,南峰和西峰就比較辛苦了,山坳處闊葉林內地面潮濕,爛泥不良於行,沿途也有許多拉繩直上直下路段。若是家庭旅遊,可以掠過不取,直接由大屯坪接二子坪下山。我們最後也沒上面天和向天山,直接水平單點來回向天池,向天池是個漏斗形噴火口地形,雨季積水成池得名。再由清天宮結束行程。
向天池瑪莉跳 |
更新:陽明山步道圖,供日後參考。除幾次縱走外,有機會再把天元宮上面天山及其他步道整裡出來。
方案三開兩台車。一台留在士林,另外一台開到風櫃嘴。可以很早就起登。回程
- 最晚搭車時間是士林五點半()。
- 把車開上去,把車開下來。
- 皓光自己跑上去,才十公里上升550公尺啦。
- 車子放在那邊,等我再下一周由西向東走回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