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9日 星期四

TeamLab Borderless 科技之於藝術的絕美之光

今年春天日本行,有幸親臨TeamLab在東京台場的新展場Borderless(連結)。諾大展館中,各式光電聲響如潮水般撲面而至,規模之宏大,完全超越自己對數位藝術的認知。而且,細細觀察每件作品,除炫目聲光效果外,也都各有內涵。如此質與量兼具的跨界藝術展覽,既能滿足感官娛樂,對於數位藝術所能達到的工藝技術,展覽方式及內涵,都有全新認識。

個人覺得TeamLab Borderless特色有三,第一特色是"規模宏大",所謂數大就是美,是對這裡最貼切的說明。和其相比,以往我們接觸的數位藝術多半僅有台投影機、KINECT感測器和PC,這裡大量運用全方位720度影像,將觀者上下四方包覆著,完全是不同數量級的感受。再加上Borderless強調無界的概念,整個空間彼此互相呼應,觀者不論走到哪都維持在相同的設定中。

取自官網,當中或站或坐是活生生的人,而非縮小示意圖

藝術的價值就是在引起觀者共鳴,以往單幅或是小型作品,即使能引起觀者感動,但因為空間的關係,當觀者離開作品範圍時,感動也就跟著散失,非常可惜。在TeamLab超巨型沉浸式(Immersive)空間內,不論走到哪,都受到作品包圍,感動也特別容易延伸與持續。

取自官網

這也是數位藝術與傳統媒材的根本差異,因為其大量應用硬體裝置,且容易拷貝與複製,只要有足夠資本,就能夠大量建置,達到數大就是美的效果。這也是我認為未來數位藝術將不只是單純的創意與美感,會逐漸成為仰賴資本密集的產業。


第二特色是"技術能力"。以本身投入資訊業多年經驗評估,展場內使用的工藝技術,絕對出自是第一流人才之手。

例如【Borderless World 無界】展場中,四處可見超大投影畫面,但我們並不會在畫面交界處看到應有的陰影,不同投影機的畫面間也沒有參差不齊狀況,而且橫跨多畫面的轉場過程也都流暢自然。【Wander through the Crystal World】中成千上萬的LED和【光之雕刻】中高功率投射燈,都需要深厚機電和軟體控制能力。【兒童遊樂】區運用物體辨識功能重新繪出路線,【Black Waves】中每一個海浪線條都是依照水的狀態重新計算和繪製。

要控制這組小型12X12X12的LED 光立方,就很困難,遑論水晶森林 (連結)

事後查詢,赫然發現,TeamLab內多數員工是軟體工程師、機電工程師和數學家,創辦人豬子壽之本身就是東大數學系畢業,難怪工藝技術都如此精湛。要知道,人對於感官的刺激和回饋的敏感度是遠遠超越我們預期。例如搜尋引擎回覆速度差別0.1秒,或是螢幕有些許色偏,或是手機上划動翻頁流暢度有些許變化,都能立刻察覺到其中變化,且有強烈反應。回想你對Google的喜愛不就因為那飛快的回饋嗎?回想你初次見到AMOLED螢幕就回不去的心情?回想你評價手機只是因為些微卡頓或流暢的差異嗎?

以往數位藝術的創作者多為"藝術家",作品縱然有滿滿的創意和精美畫面,但都讓人覺得單薄,欠缺吸引力,根本原因就是互動技術還不夠成熟。只要參觀過TeamLab的Borderless後,就能瞭解這就是未來藝術與工藝和設計結合最理想的方式。


第三特色是"作品內涵"。作品若僅僅是充滿著聲光特效卻缺乏內涵,和湯姆熊電動遊戲場有何差別呢?TeamLab吸引人之處,就在於其內涵。(參考連結)

作品雖然都呈現滿天花雨的繽紛,但是旋即又會落入寂寥境地,若有似無的傳達出內心深處對生命須臾的哀傷和幽情、以及對人世無常的感慨。許多作品更呈現出,沒有特定目的的漫遊感。認為現代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有強烈的目的性,總是要問價值是什麼。在展場中,Borderless狀態反而有無止境漫遊感。


小結

行前並沒有做什麼功課,跟著朋友引導就這麼進去參觀。原本以為展場是在荒郊野外,到現場才知道展覽場地就位在台場摩天輪旁,附近更有購物和休閒中心,且展場是專門正式建築而非臨時搭建的空間,加上參觀人潮踴躍,覺得TeamLab已經在東京這邊扎根,慢慢會成為休閒活動中,很重要部分。

Borderless由一些「世界」所構成,每個世界都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沒有明確的路線指引,暗暗黑黑的空間,常常會走到迷路,逛美術館就像在探險一樣。

雖然是個沒有實體作品的空間,但TeamLab善於創造光影交織,美輪美奐的沉浸式作品,模糊了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邊界,展現著數位藝術最為極致的一面。恰到好處的深度,不會太艱澀但又不至於空洞的表現方式,更符合當代藝術重要的"使命",在反映當下藝術概況的同時,更要讓人們看見它在未來的發展。推薦每個愛好藝術的人,來此欣賞科技之於藝術的絕美之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