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消費型相機,會依廠牌或產品線,推出自家專屬鏡頭卡口,結果是洋洋灑灑五花八門十數種規格。工業用或IOT相機較單純,很早就有三種公規,中型C-mount、小型CS-mount、微型S-mount(M12)。此三種規格最大特性是,影像感測器到鏡頭之間的距離短,設計出來的鏡頭體積小,價格也相對低廉,適合在工廠中大量布置。雖然成像品質較差,不過考量工業應用時現場光源都很充足,可彌補這個缺陷,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C-mount CS-mount 鏡頭
其中C-mount和CS-mount兩者類似,卻是C-mount為先,CS-mount是後續更廉價小巧鏡頭,架構在C-mount上進階版。兩者的外觀相似,都是1英寸長的螺紋,不同處在於鏡頭安裝到攝影機後,鏡頭到感測器之間的距離。
C-mount: 影像感測器到鏡頭之間的距離應為17.5 mm。
CS-mount:影像感測器到鏡頭之間的距離應為12.5 mm。距離更短的結果是,鏡頭可以更小巧。
彼此搭配上,若機身(CS-mount) + 鏡頭(CS-mount) 或是 機身(C-mount) + 鏡頭(C-mount) 當然可以正常運作。若是機身(C-mount) + 鏡頭(CS-mount) 就偏離原始設計概念,會有成像但已經失真。參考(連結)。反之若機身(CS-mount) + 鏡頭(C-mount) ,聚焦距離就會太長,此時可加入一個轉接環,達到與C-mount相同的成像效果。
轉接環就是個金屬環,中間沒有光學鏡片,功能類似近攝環。使用近攝環後,最終拍攝照片的畫質並不會受到明顯影響,但會因為進入鏡頭的入光量改變,快門速度要更慢。所以,除正常搭配外,還能夠透過轉接環達到放大倍率的效果。
C-mount | CS-mount | C-mount | C-mount | C-mount | CS-mount?? | |
廠牌 | NAVITAR | Rasp | Rasp | Edmund | FUJIAN | ?? |
焦距 | 6mm | 6mm | 16mm | 25mm | 35mm | 長焦段 |
光圈 | f1.4~16 | f1.2 | f1.4~16 | f1.4~16 | f1.7-16 | f1.4~8 |
像面尺寸 | 1/2” | 1/2” | 1” | 1” | ?? | |
最近物距 | 0.2m | 0.2m | ||||
價格 | 2000NT(used) | 21000NT | 2000NT(used) | ?? | ||
其他 | 連結 下面那個 連結 | 連結 | 連結 | 成像差 | ||
自備 | 畫質3M不佳 連結 | 技術合作案 | 自備 | 自備 |
對手邊四顆鏡頭初步實驗後,該有的光學表現都正常,成像品質則是大致和價差成比例。
S-mount (M12) 鏡頭
第三種規格S-mount鏡頭是各種中最微小的,打開S-mount鏡頭,會發現除了感光元件外,並沒有其他結構,鏡頭幾乎就是直接貼在感光元件前。如此短的成像距離,使得鏡頭結構更簡單(成本更低),光圈當然是固定的,就連焦距也是靠螺紋旋入和旋出調整,塑膠感很重,幾乎和玩具沒兩樣。(連結)
鏡頭Mount與轉接
類似C-mount和M12的光學原理,可參考(這裡),文章中還指導如何製作Mount。如果喜歡3D列印,還能下載STL檔案如下。
Raspberry Pi製作C-mount,可以測試列印螺紋狀況(連結1),連結2,連結3。
Raspberry Pi製作M43,連結,距離很短感光元件要深入到鏡頭內。
未來會許還能直接製作Canon EOS的接環。
除機身mount外,市售不同轉接環,可以
1.EOS鏡頭轉接至C-mount卡口
2.C-mount鏡頭轉接至M43卡口
3.M12鏡頭轉接至CS-mount卡口(連結)
( M43轉換到C-mount,受限於物理距離,無法轉換 )
1.EOS鏡頭轉接至C-mount卡口
2.C-mount鏡頭轉接至M43卡口
3.M12鏡頭轉接至CS-mount卡口(連結)
( M43轉換到C-mount,受限於物理距離,無法轉換 )
對焦
光圈
手邊有個C-mount光圈件,旋轉就能控制光圈,功能不太瞭解,但轉著就很療欲。
與雲台嵌合
一般相機底部固定用的螺絲孔規格為美制的1/4英吋,中大型相機才會用到3/8英吋螺孔,有些相機是兩種規格都有。市面上有許多螺絲與1/4轉換3/8管道,但苦苦尋不到合適的母頭。
雖然有3D列印方式(連結),考量塑膠與精度等問題並不合適,暫時可以搜尋1/4螺帽或1/4 滑塊 螺母,找些替代方案。
雖然有3D列印方式(連結),考量塑膠與精度等問題並不合適,暫時可以搜尋1/4螺帽或1/4 滑塊 螺母,找些替代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