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東北角海岸之旅

向山本博司致敬

對東北角的印象就是碧海藍天美不勝收,只是多數時候是開車快速通過,這次因為參加卯澳灣海泳,順帶安排了福隆住宿,才有機會遍遊三貂角附近景點,感受了與以往不同的東北角風光。

因為天氣炎熱,一切計劃在高溫前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最好的方案就是躲在旅館吹冷氣休息,直到傍晚四點,我們終於認真開始計畫,選定福隆舊草嶺環狀自行車道。起點是福隆海灘旁YMCA營地,抵達福隆火車站後,左轉向東伴隨著北迴鐵路線,在鄉村間慢慢騎行,綠樹遮蔽著自行車道,蟲鳴聲不絕於耳,對面方向的自行車絡繹不絕迎面騎來,看他們臉上並無痛苦表情,讓我對此行充滿了信心。

隨著逐漸向山區前進,山嶺逐漸露頭,歷經一整天藍天洗禮,終於從山邊湧現出朵朵白雲,下面照片中的山頭再向前延伸就是遠望坑,草嶺古道的登山口。

接近隧道口首先會看到寬闊的停車場、休憩區和出租自行車的店家。再往前就是充滿舊時代風情的隧道,也就是舊草嶺隧道。此隧道開鑿於日治時期,為東部鐵路運輸提供莫大貢獻,但是隨著東部運輸日益增加,原有的單線鐵軌不敷使用,政府在牠旁邊開鑿新草嶺隧道,此隧道也就功成身退封閉閒置了二十年,直到十多年前,華麗轉身成為福隆地區重要觀光景點。

隧道北口
夫妻偕行

隧道內明亮視野佳,兩側、地面和頂部都非常平整,空氣也很清新,完全沒有以往陰溼滴水潮濕印象,很適合自行車活動。照片中可見每隔一段距離即有照明,兩側是復古紅磚牆面而非岩石山壁,地面的柏油鋪面還繪有兩條仿舊鐵軌線,引導雙向交通,頂部也是平面而非拱形。較特別的是,隧道內還撥放著臺灣民謠〝丟丟銅仔〞「火車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丟,唉唷磅空內」很有趣。

隧道長兩公里,出口位於宜蘭石城北側,許多遊客在此休憩稍事休息後原路折返福隆。我們先不能免俗的眺望著太平洋景致,尤其是孤懸海上的龜山島,今天能見度高,龜山島清晰可見,接著討論是否鼓起勇氣向北,完成二十公里的環型路線。老婆因為從未挑戰過如此距離而猶豫,事後評估的確有些勉強,但能欣賞到後續的風景可謂非常值得。

從此處往北直到福隆,一路都是壯闊的海蝕地形。這些海蝕地形是造山運動後期海底火成岩體持續隆起,再經過海水侵蝕而形成,若沒有高聳的山壁是沒有辦法形成海蝕平台的。

公路沿線峻嶺

海蝕平台的形成原因,如下圖。比對上下圖片,就會發現,一側是大山,中間區域是海蝕平台,另一端海面上散落的石塊,也曾是海蝕平台的一部份,隨著侵蝕作用成為孤立的海上石柱。

海蝕平臺並非完全平坦,經查,若當時是砂岩和頁岩交疊沉積而成,受到海浪拍打而被侵蝕後,因為砂岩的質地比頁岩來得堅硬,所以會形成砂岩層略為突出、頁岩層較為凹陷的地形,整片海蝕平臺看起來就會成平行的凹痕,就有魔鬼(巨人)洗衣板之名。若是範圍更大,板塊擠壓更劇烈,還會出現傾斜的單面山。

海蝕平台

繼續前進至馬岡漁村,老婆立刻鑽進阿婆海女(連結)家中享受九孔、海螺和石花凍。這些海螺是阿婆兒子當天從海中摘上來,想要吃牠還不是很容易,得學習如何敲碎外殼才能吃到殼最深處的螺肉。

直接坐在阿婆客廳吃海鮮

繼續騎行,立刻就被馬岡漁港邊大片九孔養殖池吸引,此處原先應該也是海蝕平台,漁民在其間闢建出一個個類似游泳池大小的養殖池,目的是飼養九孔。經過查詢此種養殖池在東北角海岸約有五十多處,都是在風景管理處成立前就已建設完畢,目前除了少量維修外,不允許任何擴張和新申請。


來到卯澳漁港時,正逢夕陽餘暉映照在海面上,時間彷彿凝結在這一刻,讓人忘卻一切煩憂與壓力。

美麗的夕陽霞光與海面交相呼應,形成一幅海景圖畫。


第二日參觀靈鷲山




福隆沙雕季,覺得太過可愛,略過。

澳底貓哥冰淇凌,沒機會嘗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