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複眼人閱讀小記
翻閱過吳明益幾本著作,「溼地‧石化‧島嶼想像」,「天橋上的魔術師」還有「浮光」,文字洗練,言之有物,不過情感上卻有點討厭他。原因很簡單。一是他年紀比我大不了多少,已經是教授,又有這許多著作,另外就是...他長的太帥了(笑)。
複眼人是大部頭小說,剛開始讀,會被作者對瓦憂瓦憂族詳細的描述弄的有些迷惑,擔心是本人類學研究著作。但一路讀下去,就會發現這是雙線鋪陳架構,其中一軸是介紹瓦憂瓦憂族的阿特烈,承擔著宿命但還堅強求生的男子,第二軸線是台灣東海岸的阿莉思,個性理性但是孤獨無依。沒有交集的二人,在吳明益優秀敘事技巧下,透過荒謬的垃圾渦流,緩緩的,如同命運的安排,最終如預期的合併。阿特烈的漂流和阿莉思的孤立,彼此學習,互相填補,為對方補充能量,繼續彼此生命未知旅程。
故事越到後面越精彩,尤其許多梗被打開,讓人愛不釋手。許多精彩段落都想用紙筆抄寫才過癮。尤其是阿莉思自力構築海岸小屋那段情節,更讓我對自己沒有好好整理家中感到慚愧。
即使如此,我還是要嘮叨,全書討論的主題太多太繁雜,除了環境保護(太平洋垃圾渦流生態災難),自然崇拜(瓦憂瓦憂島和森林教堂),都市原住民歷程,還討論人的自我放逐和銳變。雖然每個都很精彩,但過多主題等於沒有主題。掩上書,反而不能掌握究竟想談什麼。
而書末出現的複眼人,同樣令我困惑,這不能干預的眼神,冷眼在一旁觀視的第三者,常被許多小說加以利用。吳明益同樣想以此,表達自然從不直接又過分的干預人的生活,可是人卻以過度又破壞性的方式在操控自然,所以自然成了複眼人,整個環境生態成了複眼人,他們冷漠但又有無盡的溫情。這種一體制衡的觀念,常常讓我覺得很無趣,讀小說總是希望看到了感動,而不是說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