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筆記:Porting AI ( QCS605 QCS603 & Android )

  • 深度學習概念(連結)
  • CNN及眾多應用(連結)
  • RNN及眾多應用(連結)
  • TensorFlow安裝(連結)
  • TensorFlow語法與使用(連結)
  • Porting AI ( QCS605 QCS603 & Android )(連結)


深度學習程式,都需要伺服器等級主機來處理大量運算。但在這幾種狀況如,安全考慮資料不能外流(保全),必須減少網路資料傳輸量(影像影片資料檔案太大),需要即時反應(自動駕駛),這三種狀況下,都需要在終端裝置完成深度學習的結果分析。

成功的Deep Learning包含三部分,資料來源、演算法和面向使用者的設備,前兩項不是我們的強項。第三項,微型Deep Learning裝置的製造,或許是我們的機會。試想,當無人機可辨識前方景物、保全系統可由臉部辨識追蹤人員進出、工廠產線可自動辨識產品瑕疵,這些技術上已經成熟,卻受限於現今IOT裝置效能,類似QCS605等裝置普及後,將會產生多少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應用。

雖然我的專長不是人工智慧,而且這幾年精力都消耗在冗長的醫療開發流程中,感覺是有些心有餘力不足,不過基本的好奇心還是有的,且身邊就有QCS,就先架設起環境,且戰且走。初期先從Caffe和TensorFlow針對iOS和Android平台移植方案入手,將原本在伺服器主機執行的測試功能移植到手機等小型裝置。

QCS605 603



圖片來原
公司最近投入精力,為高通兩款新世代晶片QCS605和QCS603,開發從EE到SW的整合方案(連結)。對ODM廠來說,類似開發流程並不少見,但此次高通QCS605和QCS603較特殊,挾著IOT、專業影像和專屬AI三大功能,尤其強調AI效能有顯著提昇,消息一出,自然吸引許多品牌大廠的眼球,紛紛前來探詢這個整合方案的可用性。

QCS605和QCS603究竟有何特色,又要如何使用呢?回答這問題之前,要先有深度學習基本概念,才能評估深度學習程式在一般手持裝置運行狀況,最後才是在QCS605和QCS603上驗證執行成效。

高通為自家晶片開發專有類神經網路Qualcomm Neural Processing SDK,包括Snapdragon 845, 820, 835, 632, 625, 626, 650, 652, 653, 660, 630, 636, 450, 439, and 429。
高通QCS605 QCS603,特別考量IOT使用場景,特別針對影像和AI推出高效晶片。介紹
    1)Getting Started  連結 連結
    2)API Detail 連結


移植Android平台TensorFlow版本


MNIST
參考範例mnist範例。其他 MNIST範例1  MNIST範例2
test13.py以CNN為基礎,可以在loal製造graph.db。

作業步驟
  1. 下載github範例
  2. TRAIN部分,在根目錄執行test13.py,會執行train和test,並且在最後產生graph.pb檔案。
    附帶值得一提是,可用test14.py觀察graph.pb檔案(用TensorBoard打開它)
    步驟一,python test14.py --model_dir graph.pb --log_dir tensor/logs/convnet/
    步驟二,tensorboard --logdir=tensor/logs/convnet/
    步驟三,由瀏覽器開啟http://localhost:6006/。透過瀏覽器的互動觀察,可發現pb檔案中,不僅包含input到conv2d等等的處理過程,也包括teain時設定的各層和降階方式。所以測試程式難度比想像要單純,會寫訓練程式就一定能寫測試程式。
  3. ANDROID部分,以android studio直接匯入,必須經歷gradle更新下載,sync,ndk更新等等,逐一排除仍有問題,新生成空白專案my application4,用加入的方式。
  4. app程式和tensorflow溝通,需要二個基本檔。案,libandroid_tensorflow_inference_java.jar和更底層的.so。
  5. so會因為不同建製環境而有不同(這部份耽誤非常久),名稱都是libtensorflow_inference.so,參考下圖,目前手邊機器是Note8是屬於arm64-v8a,so檔案是tensorflow最基本由C移植過來的程式,當然可以自己編譯,但大多數都是用預先編譯好的版本
  6. libandroid_tensorflow_inference_java.jar,是JAVA和so版本的中間溝通層,由google提供,經過幾個版本後,使用方式已經慢慢穩定,相關介紹,基本API是
  7. import org.tensorflow.contrib.android.TensorFlowInferenceInterface;
    init
        private TensorFlowInferenceInterface tfHelper;
        c.tfHelper = new TensorFlowInferenceInterface();
        c.tfHelper.initializeTensorFlow(assetManager, modelPath)
    run test
        tfHelper.fillNodeFloat(inputName, new int[]{inputSize * inputSize}, pixels);
        tfHelper.runInference(outputNames);
        tfHelper.readNodeFloat(outputName, output);
     


手機執行tensorflow程式


yolo
參考範例
目前正在進行tensor目錄下Yolo-Android-master的porting,遇到很多問題
發現主要是r18版本後,ndk編譯有問題 文字描述
No toolchains found in the NDK toolchains folder for ABI with prefix: mips64el-linux-android 應該是r18版本之後的問題
file - project structure - project-  4.6   3.2.1 兩種版本,其他讓需要更新處全部依照建議更新
就可port到手機順利多物件同時偵測



電腦和運動鞋
從程式角度來看,有幾個要處理問題
1.為什麼沒有 libtensorflow_inference.so
2.因為速度關係,所有的範例都使用了object track,事實上可以移除
3.換上自己的pb檔案 多增加物件進行測試
4.仔細看code

其他: 版本    yolo版本,使用pb檔案  yolo2版本


Caffee準備資料

範例連結

Movidius MA2450 : AIY

範例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小說集:刺殺騎士團長



今年從老婆手上接來的生日禮物,就是上面這兩本份量十足的村上春樹新著,刺殺騎士團長。她知道我從年初起就猶豫是否要看這本書,就用行動替我決定了。會猶豫的原因是,這些年村上春樹幾部小說都是無庸置疑的好看,但風格卻越趨定型,少了新意。若只因新書出版就得看,反而對不起作者。

故事架構


事實上,刺殺騎士團長的確好看,但是故事架構,使用元素,描寫技巧,對比以往的確相差無幾。

小說開始,不可忽略的,登場主角都會突然「熄火」,甚至陷入「自我喪失」的狀態。原因往往不可考或無法言說,就像樂器演奏時,琴玆突然啪的一聲,斷裂成兩截般將主角硬生生得推入生活的邊緣。

其實,這些外表看似正常的主角,內心大多都已經荒無空虛到很嚴重的程度,探究原因可能是從小喪失親愛之人、或是孤獨的獨生子女、為了保護自己,已經習慣在自我四週建立起高聳的牆,將心封閉進緊密的果殼,看似正常,但卻無法與人進行深度情感交流。直到某個時間點,就會有位能看穿真相的伴侶,將他(她)從這封閉中拉出。

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主角為了得到心理上的變化,也就是「療癒」,都會因此踏上旅程。並且將「異界」設定為旅行的目的地。「異界」的呈現方式有異,但大多會引至更大的系統性的問題。例如,戰爭、泡沫經濟等牽涉龐大知識體系的主題。

刺殺騎士團長書中,系統性的介質是「日本畫」。在村上春樹眼中,明治維新時日本畫面臨外部壓力(西方繪畫)和內部壓力(傳統技藝)的衝突,他很好奇當時日本人是如何將其融合,並且試著以東西比較方式,闡揚他對日本畫的想法。

常用元素


村上春樹小說中總有些固定"符號"。例如顏色、井、地下洞窟、和類似圖書館般純淨的場所,這次也不例外,顏色有第二主角色兔的雪白頭髮,井的描寫更直接,洞窟部分更擴大成荒涼黑暗中遊蕩。而每次故事中都會有處與世隔絕的山頭(谷)小屋,讓主角進行Long Stay的小屋,這次則出現在小田原週邊山頭。

出場人物方面,主角的特色多半是「虛無的容器」,也由此,探討善、惡、隱喻、理念、人到底自不自由,等等哲學性主題特別方便。近年來,劇情中屢屢會出現,擁有強烈第六感美少女,以及不甘於平淡生活的情婦、善於掌握世間運作規則且有效率生活的第二男主角,也是一個不少。感覺就好像復仇者聯盟第三集,所有的元素和角色都都上場了。

描寫技巧


村上春樹對靜物的勾勒,例如桌子在這、窗在這、畫架在這、光要怎麼進來,還有人物特寫,細微的穿搭、表情流動都好像就在眼前。不時還有大段大段動人心弦的篇章,詳實的將外部風景和內心流動的情感融合為一,像是畫片般流動,或是靜水,讓我有時間流動速度改變的錯覺。其中描寫草原喪禮、洞窟探險、森林樹海這幾段落,更讓我拿出紙筆抄寫,一看再看。



寫到這,好像都在抱怨新作缺少新創性,事實不然。就是因為太過熟悉他的風格,這次終於有餘裕在他精巧又荒誕的故事架構下,抽出身,開始思考劇情外,作者究竟想藉此表達什麼意念。

以往,我都是抱著看奇幻小說的心情看村上春樹的小說,最近終於開始嘗試碰觸他作品中,幾乎哲學的命題,也就是本書的兩大主題,理型與隱喻。

隱喻 metaphore


隱喻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書中,但什麼是隱喻呢?隱喻,就是用較具體的自然界事項,描述抽像難理解的概念。以熟知的圖片或可見、有形的事物,幫助我們確認目的,掌握事物的特色,且不能進行比較或判斷好壞的標準,讓我們清楚認識複雜的事物。

隱喻的例子有,學校是花園、教師是園丁、幼兒是花草。還有各種名稱的背後也是隱喻,如電腦桌面、資訊高速公路等。

隱喻僅存在於我們的抽象思維之中,人類是譬喻性動物,我們概念系統的大部分是由隱喻系統建構的,而這些隱喻系統都在我們有意識的知覺層之下自動運作。所以隱喻思維在我們自覺或者不自覺的心靈生活中是常見的、無所不在的。隱喻思維機制出現在詩、時間、因果、情感、道德。結果是,我們縱然很少察覺到這點,但由我們肉身體驗所處環境而生的隱喻,以及那些由文化傳承而來的隱喻,卻形塑了我們思維的內容以及思維方式。如果沒有隱喻,我們便無法以適當的方式來表述哲學、倫理、政治或宗教觀點。簡言之,我們對文化的理解大都是經由隱喻而界定的。

就因為隱喻滲入社會或個人各種決策中。因為我們借助隱喻思考,我們所用的隱喻就在極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如何過日子。例如武力攻擊是一種「強暴」或是「對安全的威脅」,還是「人民對抗恐怖主義的一種自衛」?同樣的攻擊可以概念化為以上任何不同的方式並導致不同的軍事後果。同樣的,婚姻是一種「夥伴關係」或是「共同的生命旅行」或是「世外桃源」或是「成長的手段,或者是「將兩人結合而形成第三種實體」?選擇以上任一方式將婚姻概念化會決定你的婚姻形態。例如:有一對配偶視婚姻如夥伴關係,而另一對則視婚姻如世外桃源。夥伴關係之責任承當與世外桃源之不受責任羈絆的特徵根本是南轅北轍。

村上春樹的世界觀,特別重視隱喻,所以讀他的小說,總是會有。人們活在信念的世界中,只要你相信全部都是真的,世界全是關連性的產物。

理型 idea


相對於充滿想像力的隱喻世界,理型則是性格中立,善惡平均,也就是所謂真理和知識的表現。隱喻和理型的概念出自於柏拉圖的洞穴理論。柏拉圖認為人最終的理想和目標就是要摒棄黑暗和變動的隱喻世界,朝向光明、永恆的理型世界。為了尋求真理,人們因而需要察覺到自已習以為常的世界只是個封閉的洞穴。

村上春樹是否贊同柏拉圖的想法呢?似乎是否定的。刺殺騎士團長中,雖然出現了「理型」,但卻被「我」這個概念以無關是非對錯的方式殘殺,才進入隱喻世界,最終,通過試煉後,通過「井」回到地面世界。

村上春樹不相信理型,也揚棄隱喻,他相信"記憶",他認為記憶才是人活下去,最核心的部分,只是成長過程中,記憶不斷被隱喻和合理化的藉口消化、或被理型壓抑,我們才如此善於遺忘,才會逐漸失去色彩。

村上春樹相信,惟有「我」努力克服內心深處幽暗部分中的失落感與孤獨絕望,接受過去的自我,才可能創造出過去與現在的共同體。

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散文書: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 天才們的渾沌日常


東京藝術大學是日本最高藝術學府,體制上,由美術學部(繪畫科、雕刻科、工藝科、設計科、建築科、先端藝術表現科、藝術學科)和音樂學部(作曲科、指揮科、聲樂科、器樂科、邦樂科、樂理科、音樂環境創造科)等2學部組成。各學系內部有分組,向上則有研究所。長久以來是日本藝術發展和人才培育重要基地,音樂家坂本龍一和台灣本土畫家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顏水龍都是其中校友。

雖然是藝術重鎮,對普羅大眾而言,所謂藝術大學也僅是個必然的存在。除非是從小立定志願以藝術為職志的青年,或是藝術行業人士,應該不會對藝大的內部有興趣。這麼小眾市場狀況下,仍有【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出版,如此逆向操作,反而讓我對內容充滿興趣。

作者二宮敦人(連結)是驚悚推理小說作家,妻子就讀東京藝大雕刻系,據描述會半夜拿泡水的宣紙包裹全身作成石膏模型,因為對妻子特異型行徑和就讀的藝大產生好奇,促使他深入探究藝大的念頭。這點和我經驗有些相似,因為我屬於和藝術比較無緣的類型,偶爾去美術館或音樂會時,也只能說出【好像很厲害】、【看不太懂】這種程度的感想而已,反之,老婆是攻讀應用藝術研究所,長期浸瀅在藝術世界的文化人士,或許讀了這本書,更能瞭解她的世界。

綜觀書中內容,制式介紹(如組織架構、組別介紹、課綱內容、年度祭典)與藝大各學系學生訪談兼具,訪問內容也涵括家庭背景、求學應考經驗、口述課程概要、創作剖析、對未來展望等。

從功能來看,因為訪談對象多是大一或大二學生,書中也穿插招生、課程介紹,對有志應考藝大學生來說,直覺可將本書當成應考攻略。或許台灣有人也能尋此模式,介紹北(台、南)藝大,啟發更多青年學子投入藝術學院。此外,作者對藝大各學系都有生動描述,例如、工藝教室內如工廠的設備、專題作品如何製作、演奏使用的大型管風琴、樂團如何運作等,雖然有些獵奇的味道,讀來卻十分有趣。

書中還不斷強調音校與美校的差異,雖然同屬藝術範疇,但從作者眼中看來,卻是截然不同。音校的學生以表演為主,累積數十年的練習,只為了能當上演奏家。所以入學第一件事情,是拍光鮮亮麗宣傳照,無時無刻要注意門面、維持好社交網絡、爭取演出機會。美校學生不然,他們擁抱生活、追求自我成長,不在乎作品一時的成名與否。(這在坂本龍一自傳書中,也有很明確的描述)。

除了上述介紹,我自行綜合一些觀點。

一、藝大追求 = 技藝?

印象中,藝術,不論是音樂或是美術,都是需要長時間磨練和追求挑戰,才能達到水準。原本以為藝大學生都是天才,不需要這個過程,透過訪談,才發現,他們練習得更投入和認真,甚至比一般人更堅信這個原則。

鋼琴和提琴學生都是自小每天不間斷數小時練習,繪畫學生也常常連續數十小時臨摹,各種漆器或金工等工藝品更是重體力和精力投入。學生們似乎都認可,這是技術的競賽,必須透過不斷嘗試,才能呈現出令人驚訝的獨特樣貌。也因為他們都是該專項人才,更能理解他人的厲害和困難之處,強烈的好奇心,或是不服輸心態,反而成為他們嘗試更多方法,投入更多精力的動力,進入相互競技的循環。

從結果看,這和日本職人精神類似,或許學生們沒想這麼多,僅是認為,與其將曲子或畫作呈現給一般人,更像是要讓懂這領域的同類人欣賞而努力著。

二、藝大學生 = 邊緣人?

想像中,讀藝術的人,多是不修邊幅、放浪形骸的邊緣人或不世出的天才。實際上,能進入藝大的學生,都是經過千錘百鍊篩選的專業人士,絕不是等閒之輩。而且與文、法、商學生相比,他們畢業後出路更狹窄,所以會承受更大壓力。

每年許多優秀學子進入藝大,兢兢業業、努力思索,嶄露自己。但藝術世界中,努力並不等於回報,大眾往往只關注天才,在僧多粥少狀況下,學生們如何自處?作者有專章討論,但總覺得不夠深入。

三、藝術是什麼呢?

若問藝術是什麼,過於抽象。不妨先從簡單入手,人接觸藝術時,究竟在想什麼呢?作者在書中提到妻子小故事,她妻子和親人旅行時,去羅浮宮美術館,據說她站在美術館的一角,完全動也不動,盯著勝利女人像看,看了一個小時後,她母親問她還要看嗎?她居然說還要。她母親就說,那就看到她高興為止吧。據說之後持續盯著看了五個小時以上,同行的人都打瞌睡,作者學雕塑的妻子卻紋風不動。

有人認為就是因為喜歡的心情,衍生出無止盡能量,源源不絕的就要創作。也有人認為藝術是不斷的戰鬥,例如油畫學生立花的訪談,她覺得畫就像一面明鏡,所有的自己,包含不想看到的那一面,都會呈現在畫中。想對自己徹底刨根問底的衝動,便誕生了作品。將自己都不知道的自己,從自我的核心深處汲取出來。

四、其他

本書結構上的問題,訪問的人都是學生,缺少較年長,例如藝大老師和真正成為藝術家的看法,對藝術的介紹會更完整。

另外,目前時代劇烈變化,大學教育的形式和意義不斷被討論中。尤其電腦類神經網路已經可以自動創造畫作和編曲,對在乎技藝和實作的藝大,又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呢?我也很好奇。

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散文書:我的山居動物同伴們



[我的山居動物同伴們]作者朱天衣出身自文學世家,兩位姊姊朱天文(荒人手記)和朱天心(擊壤歌)作品都非常有份量。之所以會從書架上挑出這本書,對作者本人的興趣,可能更勝過書中內容吧。

和兩位姊姊不同,朱天衣自述從小就喜愛蒐羅各式生物回家觀察、飼養,往往一看就是許久時間。爸媽對家中么女奇怪行徑似乎也盡量配合,並沒有刻意抹煞她的興趣。大學時期,朱天衣讀的是台北工專化工科,當時的台北工專可是技職體系頂端學府,化工科也是顯學。以這兩點來看,雖然生在文學世家,文學並不會是她生活的中心。再參考維基百科中對她的紀錄:愛好劇場演出、音樂和演唱,更曾參選立法委員,平時也投身多項志工活動。應該是位入世的實踐家。

這本山居動物同伴,也是相同背景產物。文中不談文藝和政治,單純紀錄著她和大批貓狗同伴們,從繁華大台北遷往淡水,再到龍潭,最後再到邊陲的關西馬武督,並且詳實紀錄從開墾到定居的點點滴滴。

文章是從作者為了貓狗,於關西馬武督附近尋覓荒地讓他們有棲身之所開始,寫他們如何披荊斬棘,將荒地開墾成適合放養貓狗的園地。為什麼非要到偏遠的馬武督?因為朱天衣愛動物成痴,眷養的狗貓不是三五隻,不是八九隻,而是三十隻之譜。都市空間狹小,無法提供如此龐大數量狗貓活動空間,對周圍鄰居也是種折磨啊。所以比照孟母三遷,逐漸向郊區遷移。

文中提到的馬武督,名稱聽來很原始,實際上離關西市區不遠,由羅馬公路分岔百公尺就可到達(甯園)。海拔僅二百至三百公尺,交通也便利,並不是人煙罕至深山。只是此塊地荒廢了數十年,加上作者不擅農耕,才讓初期的開墾作業變得那麼艱辛。

作者原以為荒地開墾完畢,狗貓進駐,一切就會歸於太平,怎知這才是混亂的開始。因為作者愛狗,非必要不用鐵籠限制他們,狗兒滿山遍野亂跑的結果是吃了鄰居放山雞,同時狗貓又會和荒地的原生蛇、猴子大戰。若是自己遇到這些難題,一定立刻投降,就像一般流浪犬機構,把狗貓通通關起來了事。朱天衣卻以耐心和毅力,試著加入鵝、雞、鴿子,讓習慣狩獵的大型動物降低野性。也因為更多動物們加入,園區越來越像個小型農莊,看到這也讓我想到新社叔叔家也是各種動物都有,非常熱鬧。

動物多,自然各種緊張難處理的窘事層出不窮,像是飼料大戰、氣候變化造成的死傷,這些當下緊張的情節,在作者生花妙筆下,都轉化成好玩又有趣的畫面。

散文中,作者還細述在山中,與鄰人單純的互動,靜享四時更替的律動,還有觀察蟲魚鳥獸進而感受生命真義的幸福。當然,她也不怯於將山居的辛苦面呈現給大家,夏天炙熱難熬、冬天則是冷到骨頭的冷風嚎寒,更困難的是,為了維持環境景觀所需要付出的大量勞動。她尤其強調勞動的重要性,也認為勞動後所喚出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對我等一輩子在城市生活的都市人來說,有很深的啟發性。

文末,作者更以山野居民身分,提到更多人與自然間相處的問題。為了不讓自然溪流被徹底破壞,她推動馬武督山林溪流保育協會。因為感受到原住民生活困難,她挺身站在第一線為臺灣原住民族保留地發聲。

為何一位文學世家女孩,能夠有如此的勇氣呢?曼德拉曾經說過: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戰勝它。勇者並非不會害怕的人,而是征服恐懼的人。

我想朱天衣必定從動物夥伴身上,看到每個生命都是不可取代的存在,才能勝任動物保護志工和推動環境生態保育。她也必定擁有顆敏銳的心,對他人生命的苦痛有如此深切的感受,才能跨出僅有自己幸福的小圈圈,期望以行動改善這不夠美好的世界。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工作:Accu-Chek Solo Tubeless Patch Pump上市

Accu-Chek Solo 連結

進行了多年的專案,最近進入尾聲。產品除了通過客戶驗證,並獲得歐盟核可,年底前就會在歐洲上市。同時,客戶也準備在下一代,將它推入美國市場。

這產品是專門為第一型糖尿病患所設計,功能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是胰島素注射器,就是圖中左前方比火柴盒還小的物件,它可以長期且穩定的依照排程注射胰島素,若有需要也可以短時間密集注射高劑量胰島素,功能著眼在取代傳統人工針管注射。

第二部份是手持裝置,也就是後方遙控器。它結合了血糖量測和健康管理功能,能依據裝置內演算法,給予病患胰島素建議量,類似人工智能模擬腎臟的概念。手持裝置和注射器,兩者共同合作,將體內胰島素量維持在穩定水準。

硬體架構上,手持裝置是客制化ANDROID平台,內部以UART協定和血糖機和藍芽晶片溝通以無線方式和胰島素注射器溝通。注射器本身擁有控制晶片,可控制馬達將胰島素透過皮下軟管射入人體。

個人在這專案中,負責手持裝置藍芽模組的先期開發、以及UI介面的開發、維護、測試等等,範圍包括設定介面、資料報表和安全訊息的管理及顯示。

很難相信,這個專案的時程,是三年。沒看錯,是三年,不是三個月。和以往我從事的搜尋引擎或導航或相機相比,這組產品功能並不複雜,但卻是最耗費人力、財力、精力的專案。若不是有富爸爸客戶,怎麼樣也無法完成的。

三年間,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和所謂軟體開發流程和細節管控奮戰。讓我深深感受到,開發醫療系統的困難,不是技術,而是文化上的改變。

而從結果來看,雖然有許多挫折,好歹也真正端出了能上市的CLASS-C產品。我想,任何一位軟體工程師,都希望手上的產品能"成功",這裡所謂的"成功",不只是報酬,而是有實際使用者且是"有用"的東西。雖然無法親眼見到使用這套系統的病患(聽說會是青少年居多),願這產品能減少他們身體上的苦痛,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家族旅遊 沖繩 介紹

暑假家族旅遊(連結)

沖繩,古稱琉球,古來就有琉球族在此居住,此族來源眾說紛紜,日本學者說來自北方日本,歐美學者說來自南方印尼。

根據資料,西元十五世紀前,琉球本島有許多部族,彼此互不隸屬也常有征戰。現今看到的大小城跡許多是當時防衛根據地,今歸仁城就是三山時代,其中北山王的根據地。只不過,時代久遠,原址大多早已頹圮。近年來陸續以現代土木工程方式重新修建,並且申請世界遺產。


文化上,琉球雖然鄰近中國和日本,但也能保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傳統。例如下面的傳統表演和風獅爺。

琉球村和王國村都有提供當時打擊舞蹈



四處可見風獅爺 類似台南劍獅

1429年,島上各族統一,同時接受中國明朝冊封的「琉球國中山王」稱號。當時的皇城是首里城,位於那霸市東北方山崗上,地理位置險峻,易守難攻。門樓和宮殿都有濃烈中國風味,與日本傳統神社建築十分不同。


皇城內經過多次焚燒和重建,幾乎沒有考究意義,原本打算順著動線前進,一小時內逛完。沒想到因為集章遊戲,停留接近三小時。結束的西側圍牆還能眺望殘波峽,值得一看。

模型(朝臣叩見)

模型(清朝冊封)
1609年,琉球受到了日本薩摩藩島津氏的侵略,淪為薩摩藩的附庸國。語言文字逐漸向日本靠攏。值得一提是,這次旅遊經過今歸仁東北方區域,此地分佈的墓群就是這時代遺跡,照片中看到的大北墓(連結)非常特殊,位在岩壁,遠遠望去似乎還能看到盛裝骨頭的容器。

右方似乎能看見骨頭

1879年,日本正式併吞琉球國,改為沖繩縣。在這之後,日本方面盡量不稱呼此為琉球,改稱沖繩。琉球這名稱,僅為中華民族自我安慰式的留用了。爾後則是大力推行皇民化政策,試圖同化硫球人。

1944年,二戰後期,著名的沖繩島戰役發生。美軍和日軍在島的南部發生激戰,雙方軍事人員犧牲達數萬人,無辜平民死亡人數也達十萬,傷亡慘烈到美軍決定在下一波本土戰爭中,提前使用原子彈,而不在進行地面攻防。


平和祈念公園內,象徵防空洞的碉堡

沖繩南部的平和祈念公園,就是為了紀念當時戰役而設。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公園只有一座紀念塔和圓冢,不見任何文字形式說明。

後方是紀念塔 占地非常遼闊

二戰後,美軍長期占領琉球群島。當時,日本人到沖繩還得使用護照。一直到1972年,因為種種原因(包括本土復歸運動),美國將琉球群島的政權交還日本。但一直到今天,群島上仍然遍佈美國軍事設施,境內也始終維持四萬美軍(含眷屬)在駐守。著名的觀光景點,美國村、外國人村就是這個機制下出現的產物(僅是觀光聖地,美國人倒是沒幾個)。

美軍長期占用大片精華地區,且不時爆發治安問題,都讓當地人希望美軍撤離,每每選舉就成為攻防焦點。若再牽涉沖繩獨立運動,問題就會更加複雜,如連結。這情形,看在同為島國的台灣人眼中,也有強烈的認同感吧。

美國村

沖繩或許因為與日本本土距離遠,始終被日本當局,當作是化外之地。整體配置上不強調工業,維持著捕撈漁業為主的經濟形式。根據資料,沖繩是全日本第二貧窮的縣。現在看到的繁榮,許多是仰賴本土財務支援才能達成。

但對遊客來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是日本數一數二窮的縣,人家總還是已開發國家,馬路上不會聽到此起彼落的喇叭聲,也會禮讓行人,鄉下不常出現破敗景象,市區各角落也都整齊清潔,處處都覺得很文明。反觀我居住的新竹市,真的有許多要加強的地方啊。

家族旅遊 沖繩 水世界


暑假家族旅遊(連結)

沖繩屬於亞熱帶海島地形,周圍海岸都由珊瑚礁覆蓋,同時,這裡也是太平洋黑潮必經之地。富含養分的海水在溫暖的珊瑚礁海域中,孕育出各式各樣海中生物。當地政府在發展生態觀光時,也不忘好好利用這豐富的海底資源,轉成水族館、海中觀光和潛水和浮潛等靜態、動態兼具的活動。

海岸


沖繩海灘大多是潔白的貝殼沙,貝殼沙是海岸邊緣大批珊瑚礁岩,經年累月受風浪洗禮轉成細小碎片,再由海浪堆積上岸而成。踩起來舒服,放眼望去整片潔白的景象,讓人感覺輕鬆舒適,與台灣黑色沙灘是截然不同感受。

一般遊客都會先到中西部的恩納村附近海灘,此處擁有綿長沙灘,且因為靠近那霸市區,娛樂設施多,是家有幼兒父母的首選。更往北,古宇利島和今歸仁村附近,因為人煙稀少而顯得幽靜,海灘景緻也因為地形關係,與西部不同,主要是因為方位關係,此處面北,不受夏季西南風影響,風平浪靜。另外,此處地勢高,不是平緩入海,從入口到海岸必須穿越小徑,而大海像是躲在草叢中,等著被發現。

下到海灘則會發現,這裡海岸都不長,頂多一百或兩百公尺,左右是由難以越過的凸岩圍成自然屏障,這小小的海灣,像是被包覆住的小秘境,身在其中就覺得十分愜意。


沙灘上有各式貝殼和寄居蟹,礁岩上則有海星、小熱帶魚出沒,生態環境十分豐富。岸上礁岩與台灣野柳、小琉球類似,都被海浪拍打出密密麻麻坑坑巴巴的孔洞,細看還能見到不少貝類化石鑲嵌其中。

美麗海水族館


美麗海水族館是沖繩必到景點。約十點半抵達館區,先看海豚表演,再沿著步道抵達海龜和海牛館。


十二點多進入本館,家人在熱帶魚區流連忘返,對各式奇特生物都仔細閱讀,超乎我想像。再往前就是黑潮區,站在諾大的透明牆面前,看著水族們不停歇的游動,有些像是站在閱兵台上君臨天下閱兵的感覺,鯨鯊像是大型洲際飛彈,鬼蝠魟則是新開發流線戰機。其他叫不出名子的魚種則是成群結隊的,從前方迴游而過,嘴巴尖看起來像火箭,結實健壯的像坦克,小型魚就像是步兵緩緩過去。


youtube中有許多對著這個魚缸拍攝的片子,片長超過十小時,或許真有紓壓效果吧。連結


水族館後,還到附近文化村繞了繞。整體看來,行程非常充實,但感覺卻少了什麼,後來想想,大概是少了感動,尤其是重頭戲黑潮水族區,還記得上次初見的驚訝感,這次卻消失無蹤。或許應該先入館看黑潮區再看海豚?到現在還覺得困惑。

海中公園玻璃底船和海中展望塔


除水族館外,也可搭乘玻璃底船和進入海中展望塔體驗不同的水下世界。這兩處都在海中公園內,園區範圍不大,但若天氣炎熱,實在還是要搭接駁車。

玻璃底船每次可搭乘二十人左右,就是帶著遊客到岸邊百公尺處,透過玻璃看到水下五到十公尺珊瑚礁、魚群、岩石等,類似浮潛。

有時,船上服務人員會介紹(?日文不通)和投餌吸引魚群,頓時可見許多三十公分長的大魚群聚而來。不過,遊船有個缺點,對體質易暈人(如媽媽),這樣向下盯著個定點,很快就不舒服,且持續許久,真是始料未及。


接著是海中展望塔。這是個距離岸邊百公尺的海中立柱,必須通過長棧道才能抵達。


此柱大小和燈塔類似,可說是直插入海底。遊客踩著螺旋型樓梯即可下到水下四公尺深,再由小視窗外望魚兒們實際生活樣貌。


青之洞窟浮潛和潛水


此次沖繩行的重頭戲,就是洞窟潛水。我陪妹妹浮潛,其餘五人(老婆、女兒和妹夫及兩個姪女)潛水,價格分別是兩小時八百和二千台幣。行前一直擔心沒有經驗是否可下水,實際上,只要十分鐘的教學,他們就能帶著氣瓶潛入水下十公尺。水下,每位教練帶二至三位學員手拉著手活動,行程包括進入洞窟、水下餵食、欣賞魚群等。老婆大人全程參與沒有半途放棄,真是大出我意料(想來,水下也很難半途放棄吧)。有了這次成功經驗,讓我們有再到小琉球潛水看綠蠵龜的打算。


女兒

老婆

姪女小學五年級就勇敢下水

相對來說浮潛就輕鬆許多,七八個人以傘狀排開,環繞著中央大型救生圈,由教練拉著在洞窟中移動。



洞窟內青白一片

教練從水下向上拍攝


小結


沖繩的海灘、水族館、水中活動都非常迷人。除了擁有良好環境,也要歸因於沖繩工業開發少,汙染也少,還有日本人民愛整潔的習慣,才能有如此清澈整潔的環境。日後若有機會,可能就是到偏遠離島海邊放空(如津堅島),更要參加不同潛水活動,欣賞水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