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經過大面積崩塌邊坡 |
翻看遊記,上次探訪宇老大滿貫逆時針版已是一年半前。今天舊地重遊有兩個特色,一是採順時鐘路線,二是探訪傳說中的馬美林道和李棟山莊,晃晃悠悠約十小時,順利且開心。
宇老大滿貫堪稱北部地區最為艱難的經典路線,環繞著雪山山脈北段馬武督、外鳥嘴、嘎色鬧、那結山、李棟山、大混山。北面是石門水庫,東面是大漢溪上游,南面是玉峰溪,西面因為以丘陵方式沉入關西地區,界線較不明顯。全長約120公里,爬升2300公尺。
老婆大人始終無法理解為何我如此熱愛這類"拼體力"的行程。但對我來說,這種上山的過程像是儀式,就像鯨魚定期要到海面換氣;我每隔一段時間,山下待久了,也會不由自主想念高山上空氣,得上去呼吸。而騎單車上山,不只呼吸,而是氣喘吁吁啊。
尤其這次挑選的馬美道路,視野開闊,眺望雪山山系的眾嶺群峰,俯瞰壯麗的玉峰溪谷,對面山上石磊、抬耀等部落清晰可見。和台灣各山系相比,雪山山脈還很年輕,容易受大地擠壓造成的變質砂岩形成褶皺呈波浪狀展開,這現象在馬美林道這特別明顯,站在這鳥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自主會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行程是由關西錦山義民廟開始,途經馬武督、長興、奎輝等部落,接近羅浮時路邊樂信瓦旦紀念公園吸引我停車參觀許久。他一生經歷複雜,前半身是日治時期,理番政策下刻意栽培出的泰雅族政治菁英,自主性高且有濃厚的族人意識。
國民黨入台灣後,在民國36年提出原社復歸陳請書,內文大意說,光復台灣,我們(泰雅族)也應該光復故鄉,被日本人逼迫離鄉的族人也應該回到三峽舊址,取回土地,否則光復祖國之喜何在?可以算是原住民土地運動先驅。但結果當然是否定的,三峽鎮公所認為時空環境已變遷,舊址已多為漢人所居住,現有居民生活必致無法解決而拒絕。
當時,類似言論算是相當激進,而其精英地位和族群意識,也讓他在兩年後捲入共碟案而遭槍決。以今視昔,一切只能說是悲劇的延伸。但回頭檢視今天原住民狀況和樂信瓦旦民國36年提出復歸陳請書時有何改變嗎?當然是沒有。70年過去,社會風氣變得更自由、開放,轉型正義也甚囂塵上,原住民傳統領域的爭議仍是無解的問題,若樂信瓦旦地下有知,也會覺得悲涼吧。
路上一位原住民在工作著 |
右轉進入北橫後再經過高坡、榮華、高義、蘇樂就抵達三光和巴陵的叉路口。今日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涼爽且適合單車旅遊,不過我卻屢屢被沿途廢棄遊樂園、危險邊坡、嚴重淤積等崩壞和灰暗的建設所吸引,說不定未來可以蒐集成系列作品。
再右轉進入三光,映入眼簾是綿延起伏、線條優美的爺亨梯田景觀。這個山中小村落從日治時期就開始種植高山稻作,梯田高度落差幾百公尺,從這裡望去,梯田與遠處山巒、藍天交織出美麗的畫面。聽說季節對時秧苗綠油油一片讓人心曠神怡,現在已近十二月,遠望去只剩乾枯景緻。
繼續前進,看到三光國小叉路時不要猶豫,就右轉直上馬美道路,連續八公里的上坡,就是只有汗水從安全帽前緣滴下啊。想到有人說,【當一個人在咬緊牙根還覺得愉快,那肯定是走在正確的路上!】,這個人應該也來騎騎看馬美道路。
前五公里都是平整柏油路面,進入較原始區域後才有些碎裂。以公路車胎來說,從三光到李棟山這方面還可承受,若是反方向則非常不建議。途中有兩個叉路可通往馬美下文光和玉峰,感覺都不適合公路車騎行。
進入山頭二公里平緩林道後,突然變得輕鬆。陽光從松林間灑下,和岸部真明的音樂Time Travel一起伴隨著我前進,就這樣抵達李棟山莊。李棟山屬中級山,全台類似中級山不知凡幾,唯有此處是莊主和山頭齊名。93歲的莊主熱情邀我坐下喝茶,但他重聽太嚴重幾乎無法溝通,沒多久我就閃退了。
展望山莊四周,建築雖然雜亂無章,也有被風雨摧殘過後的時間感,但卻有意外的和諧感,很像台灣版的「霍爾的移動城堡」。
山門不鎖待雲封 莊院無燈等月照 |
回程都很順利,最後在橫山富貴,縣道竹32和竹30附近,被人指引錯方向,在荒山野嶺間迷航多繞些路,也算是另類冒險吧。
"途中經過大面積崩塌邊坡"危險邊坡好像拍了不少這類照片,感覺可以陸續蒐集成類型式攝影系列XD
回覆刪除居然晃了十小時!!不是只請假半天嗎?!!
原住民不論在政治、金錢或知識上都屬弱勢
除非掌有政權的當政者願意不顧利益考量
或是承辦專員有道德正義感願意不嫌麻煩挺身而出
不然真的很難翻身QQ
啊還有跟李棟山莊莊主合照! 真不賴~~~
李棟山莊的拼貼感,跟台東的白屋有一點點相像,
同樣被稱作台灣版「霍爾的移動城堡」,不過白屋感覺更有建築上的美感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