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窄頻影像(Narrow Band Imaging, NBI)

窄頻影像,可看作是一般消化道內視鏡的加強版,它能強化原本影像中血管位置並提供深淺資訊,根據文獻內容,類似的血管分佈資訊能協助有經驗的醫師,發現肉眼不容易看見的病灶。

從學理上分析,窄頻影像使用到兩項生物組織光學特性。

一、減少紅光(紅外光)的干擾:下圖是各種不同波長光線,可深入人體組織距離資料,從圖中可以看出,組織對紅光和紅外光的吸收能力最強,綠光次之,藍光最弱。而紅(外)光進入人體後,又會產生大量散射,所以窄頻影像第一點就是遮蔽(不發出)紅(外)光。

組織與不同波長光現關係(連結)

綠光可以看到較深層組織,藍光則是觀察淺層組織。

綠光與藍光的層次關係(連結)

二、血紅素吸收特定光譜:"血紅素"會吸收特定波長,尤其是藍光 415 nm與綠光 540 nm,因此若僅照射此二波長光線,調整過的光穿透黏膜後,藍光凸顯表面微血管的型態,綠光則凸顯較深層的血管。而血管部分就會呈現黑色而突顯出來。

去氧血紅素與含氧血紅素之光吸收頻譜分布圖(連結)

依照此概念,我們開始進行實驗。下圖是舌頭下方利用不同波長LED光線(連結)所拍攝圖片,大致能對應上面提到的學理基礎。

白光 遠紅 紅 綠 藍 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