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郊山健行:淡蘭古道南路

台灣眾多古道中,淡蘭古道因其地理位置比鄰人口稠密的雙北,並且擁有豐富的人文與自然景觀,近年來逐漸成為郊山健行新亮點。古道依地理位置,區分為北、中、南三路,這次探訪是南路,串連城鎮由西向東,分別為石碇、坪林至礁溪,全長約六十多公里。參考資料 (連結 連結)。

我們(大C同行)考量回程的方便性,選擇與大多數人不同由東向西的路線。前一日在礁溪馥蜂旅館休息,第二日早上八點出發,經跑馬古道上縣界公園。

[礁溪->縣界公園]

從忠孝路出發後轉入巷弄,眼前即是一片廣大低矮湯屋,鵠仔山脈好像牆壁般橫更在前。沿著湯圍溪慢慢向上直到較平緩柏油路面處轉向右,開始進入跑馬古道範圍。相傳古道遠自清朝起,先民便利用此道來搬運木材因此稱之為木馬道,日治時期軍人常騎馬巡邏所以稱為跑馬路。如今圓木枕和拖運的木馬早已消失無蹤,僅剩雕塑呈現其風貌。

今日屬於陰冷中略帶水氣,非常適合長程健行。悠閒的走著並和大C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聽他訴說著預計留職停薪學樂器維修,就深深為他感到高興。

地勢漸高,已經眺望腳下礁溪市鎮風景,礁溪是宜蘭北邊門戶,也是著名溫泉鄉,溫泉旅店林立,瀰漫著休閒氣息,平時來此尋歡作樂時,對這片高聳大山只當做風景來欣賞。今日卻是抱著探險的心情,探索密境。

跑馬古道屬於雪山山脈北段延伸支稜,東北季風吹拂下,雲霧在山邊生成、繚繞,滋養了無盡蓊蔚樹木。

持續向上,居然出現柏油路面,看地圖是北宜公路延伸出的農路,不多久又接上山徑,然後抵達縣界公園。此處標高550公尺,為北宜公路最高點,國道五號開通前,來往車輛行經此處都會稍事休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如今僅有少數貨卡和重機,顯得有些冷清。

[縣界公園->碧湖]

縣界公園有兩座石碑,分別是面向宜蘭方向的【金面大觀】和清朝時期就有的【虎字碑】。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台灣總兵劉明燈在北路草嶺古道寫了第一個虎字,隔年,應南路當地人士邀請依樣畫葫蘆畫了第二隻老虎,以便鎮守山魔,時間雖晚,但在地方史專家眼中,此時的南路雖是便道,但已經陸續取代中路和更早北路的功能,到了1885年,南路升級為正式道路,更成為三條路線中主要道路,參考(連結)。

縣界公園至碧湖間道路稱為四堵古道,全徑都是原始山徑,坡度平緩(少數拉繩)且兩旁山壁與邊坡高低落差不大,即使滑倒也不會有任何危險,走來特別輕鬆。植物方面有筆筒樹、桫欏、樹蕨、鬼桫欏及爬藤植物(連結),動物則偶爾有鳥叫聲,因為潮濕寂靜,常常被以台灣亞馬遜來形容。

在整片樹林中,最讓人興奮的就是見到了雙葉蕨(雙扇蕨),此種侏儸紀時代就留存的孓遺植物,特色是兩葉分岔,因其獨特性,由設計師蕭青陽轉化為淡蘭古道識別系統,行前還想著如何辨識,但只要見到就能立刻確認他的身影,非常吸睛。

[碧湖->石嘈]

中午在碧湖宮休息、午餐,此處水電無虞又有大頂棚遮風避雨是非常好的露營地(筆記)。碧湖是個僅容幾戶人家的河流沖積台地,由此處到下一站石嘈的路線為保線路,高低起伏非常大,走時強烈懷疑這並不是原始古道,僅僅是為了避免與北宜公路爭道而取用保線路。上升兩百公尺加上天雨濕滑,讓大C吃盡苦頭。我倒是覺得,有這段陡升經驗,更能補足四堵古道所無法見到的植物和山頂上峰峰相連的雪山山脈景緻。

[石嘈->鶯子瀨]

石嘈海拔高度357公尺,路線至此快速下降至海拔240公尺的𩻸魚堀溪河岸。河岸道路沿溪而築,山巒疊翠,遺世獨立,非常適合慢跑或單車小旅行。

原本循這河岸路線就能抵達坪林,只可惜大C身體不適,不得不取消後續行程直接回家。後續坪林到石碇,大部分路線在茶茶山徑時就領教過(連結 連結),有緣再補走。回程則是搭好心人順風車,一上車,車主就猛談政治,殷殷期盼我們非得投她心儀政黨,殊不知,此時的我,身在風馳電急的國道五號上,心中卻在想著別的事。

自從有了北宜公路和國道五號後,淡蘭古道就只是我們偶爾上山看風景和挑戰毅力的地方,山徑看似狹小,卻是百年前物資往返的重要路線。先民們為了養家餬口,得背負著重物,翻山越嶺三天才能走完全程,而今同樣的路線,卻能舒舒服服坐在房車中,僅一小時就穿越。在這個講求效率的當代社會中,似乎僅能藉由徒步旅行的方式,才能體會到這片延綿不絕的山林,離離蔚蔚的樹海,和蔚藍壯闊的汪洋大海特有的緩慢節奏。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技術筆記:WORD EXCEL Add-In

若要說MS對世界的貢獻,WINDOWS外,更重要的應是WORD和EXCEL吧。其文字排版和試算繪圖功能,幾乎是每位學生和職場工作者必備能力,但若問除文書編輯外的其他功能,整理有四項。

巨集

巨集是存在於WORD和EXCEL套裝軟體內,可單獨編程並且序列執行的工具組。自身使用經驗是,實用性不高。

直接存取OOXML及OLE2內容

WORD和EXCEL文件看似五花八門,本質仍遵循著固定的資料格式,也就是XML和OLE,所以只要熟悉這兩者格式,就能從檔案層次讀取和修改WORD和EXCEL內容。這部分可參考Apache POI(連結),或是PDF和WORD互轉程式。

藉由COM元件,生成、讀取或修改WORD和EXCEL檔案

除檔案外,也可由程式(VB 或 C#)透過COM元件,喚起WORD或EXCEL達到相同功能。做法 using word = Microsoft.Office.Interop.Word; 例如(連結  EXCEL連結)。

VSTO(Visual Studio Tools for Office)

微軟為OFFICE軟體開發有VSTO平台(C#),為WORD和EXCEL增添互動功能,簡稱為Add-In。(連結)

以Visual Studio 2019為例,安裝後會在registry entries中加入Plug-ins,改變WORD和EXCEL軟體功能,概念類似軟體小幫手可在文書編輯時可同時將外部資料庫或圖片等功能嵌入檔案內(Object Model),或對各類WORD或EXCEL動作給予反應(register callbacks)。依呈現方式可區分成下列幾項。

A: Task pane add-in  在一旁協助使用者填入資料,概念類似縣在網路上各種自動生成的表單

B: Add-in command,曾經接觸過的例子是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這也是最近嘗試開發Traceability工具時,主要參考依據,未來也會以此補充這篇內容。

C: Content add-in,可以類似拼字或文法檢查之類,對文字或反白等等區域進行處理。

另外VSTO還包含web word文件,其原理與上述都不同是透過web server操作,因為概念差別太大,先略過。

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技術筆記:iPMSEL Hamamatsu

印象中,Hamamatsu是專販售紅外線像機系統廠,因為iPMSEL才得知其投入光電研究多年,專長於雷射光源和調變器。 (連結 p38寫得很好  連結)

iPMSEL,integrable Phase Modulating Surface Emitting Lasers,可積相位調製表面發射雷射,屬於新時代產品(連結),先從應用面來看,有幾項特點。

  • 體積小,文章中提到產品型號如下。2mmX2mm空間中,共有4X4的iPMSEL陣列元件,並且可以對上面毎個單元進行單獨控制,切換其輸出的光束圖像。連結。20mW 940nm 2x2x0.2mm。

  • 可投射Pattern,口說不清,直接看顯示的影片。連結。影片中可以看到,在狹小空間中,不需額外的電路和透鏡系統,就能夠投射出動態Pattern。熟悉3D掃描的人都知道,只要有Pattern就能取得3D模型(連結)。搭配其體積優勢,非常適合空拍機或內視鏡或口腔建模等應用。

內視鏡應用
  • 3D顯示器,因為影像是透過全息技術生成,或許能當成3D投影使用。這部分應用方式還不明確。

介紹完形態和應用後,研究iPMSEL原理構造。其基礎為VCSEL以及更基本的EEL邊射型二極體雷射(連結)。VCSEL為上下兩層P、N結構,光波在共振腔中震盪後,由上方射出。如下圖左,射出的光線在經過DOE的處理後,即可形成點狀投影需要的光斑。iPMSEL與VCSEL不同處是射出光線就是有結構光型態的光線,不需要DOE,所以體積更小。

DOE為衍射光學元件

iPMSEL的內部結構如下,上層為N,下層為P,差異最大處為中間Phase modulating layer,這層結構中有數千個由晶体做出的hole,能夠讓通過的光波在通過時發生擴散。

擴散過程如下圖,

如果刻意調整hole的位置,就會讓產生的雷射發生相位疊加的狀態,結果就是如下圖右,產生出肉眼可見的圖案。

移動hole產生不同的相位,屬於光學晶體的領域,相關概念如下(連結 連結 連結)。從應用角度看,只要知道透過精密計算和妥善安排hole位置後,就能投射出各種預先設計Pattern圖形。計算的方法,詳列於Replication of band structure in an arbitrary wave vector by holographic modulation連結。Dot效果如下。功能已可與幾十釐米距離處發射出幾百萬個像素的VECEL為同等級。

EDGE效果如下,專文連結。200×200 µm2 structured light source (連結)。

而若將產生不同圖案的block,透過切換不同block開關,就能產生動態連續圖形。例如Phase Shift所需圖形。

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沈 從文自傳

沈從文為民初小說家,以描寫底層人民質樸生活情狀著稱,代表作為"邊城"(小說 連結)、"湘行散記"(散文 連結)。自己年輕時就愛極這兩本書,愛屋及烏,對於培育他的種種故事,同樣有莫大興趣。

"從文自傳",是沈從文32歲時出版,自撰其前半生成長經歷,可以分成童年和軍旅兩部分。童年的沈從文總結一句就是個頑童,沈家是地方紳士,雖非大富大貴但也生活無虞,沈從文自小就被安排進私塾受教育,但他總是仗著一點小聰明,就愛逃學四處閒散遊玩。而一般人逃學沒成就是正常,沈從文的逃學,卻奠定他日後成為文學家的基礎。沈家位於湘西鳳凰縣,這裡地近雲貴高原東側,依山傍水且自然環境豐富(連結),雖是住在城中,但在苗疆中有租地,定時會往山裡頭去體驗原始生活。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觀察自然。人的美感記憶總是存封在童年,沈筆下的童年生活,大底來說都是活活潑潑充滿著水波光影,童年時期的記憶深深影響沈從文審美經驗,湘西小鎮邊上山光水色都是滋養作家的泉源。而他自述蹺課逃學是「到日光下去認識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萬彙百物的動靜」,僅這描述,就好像是日後邊城小說中牧歌式光影的基礎。

二、觀察人文。沈自述,蹺課逃學是觀察各行各業如何操作的好機會,鳳凰縣為滿、漢、苗三族混居之地,文化衝突(融合)頻仍,鎮上各行各業興盛,提供各種觀察機會。也使得沈從文對人情物事的啟蒙遠早於文字書本。

第二部分是,沈從文從軍後的生活。他十四歲參加地方團練,十五歲隨軍離開了鳳凰和家庭,隨著隨護國軍在湘、川兩地駐防,在各式各樣的見聞和遭遇中成長。當時正值清末民初,局勢動盪不安,人命如草芥,他自述在部隊中,「我看了些平常人不看過的蠢事,聽了些平常人不聽過的喊聲,且嗅了些平常人不嗅過的氣味」。

對於這些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沈從文沒有什麼評斷,而總是用平淡無波的口吻敘述著。我們可以說他無知或冷血無情,也可以套上文學用語,說他是溫情中有悲涼,無論如何,在那動物性的時代中,無力感是普遍的現象。

文中,他提到「我永遠不厭倦的是看一切,宇宙萬匯在運動中,在靜止中,在我印象裡,我都能抓定它的最美麗與最調和的風度,但我的愛好顯然卻不能同一般目的相合。我不明白一切同人類生活相聯結時的美惡,另外一句話說來,就是我不大能領會倫理的美。接近人生時,我永遠是個藝術家的感情,卻絕不是所謂道德君子的感情。可是,由於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產生的各種無固定性的流動的美,德性的愉快,責任的愉快」。

此時的沈從文,陷入巨大的孤寂,深深的無力讓他覺得該有所改變,恰逢機緣引導,五四新思潮強烈的震懾當時徬徨的青年,他決定離開軍隊準備到北京唸書,轉入新文化運動,投入人生更大的場域中。

本書可以說是本尋根的書,既然毎個人的生活都是受限於自身成長環境,尋根應該是基本的功夫。書中文字描述平實且充滿畫面感,隨著作者平實的文字川流而過,引導讀者像觀看電影般,在他營造的的童年中,感受非常鄉土的童年記憶和無奈的軍旅生活。初看時覺得有如乘著小舟隨水漂流,無不寧靜安詳,細看下去又有卻又帶著好多無法言說的感情。這種以溫柔的方式,刻劃生活方方面面的方式,實在美麗。

----

附上:太座推薦的台大開放式課程,王德威,沈從文的啟悟。(連結)

閱讀筆記:奇萊山上找水鹿

奇萊山上找水鹿,為太魯閣國家公園出版的兒童繪本(連結),頁數不多僅十幾頁,內容是由小朋友角度,紀錄合歡山莊至奇萊北峰一路見聞。作者林麗琪(連結)專長為植物插畫,對此類較長篇幅的圖文並不見其特色,幾年前匆匆翻閱過一次就塵封於書架。直到上周,自己親山踏上奇萊北峰山巔,才取出相互印證。

原本計畫是和韓大共四人走奇萊東陵,無奈計畫趕不上變化,到北峰後因故撤退,雖然無法如願,但也飽覽了北峰風景。我們是凌晨三點由新竹出發,7:30抵達合歡山莊,經過海拔3150m的松雪樓,通過滑雪山莊和奇萊登山口,然後鑽入樹林。

8:10上到小奇萊山,在此眺望東方,奇萊北峰背對陽光呈現漆黑,完全印證黑色奇萊名號。由小奇萊陡下到海拔2718m的黑水塘山屋。路徑乾淨沒有太多的石頭或樹根。下到黑水稍微休息就沿著樹根路陡上,沿途偶有倒木,部分高低落差大的地方還有鐵梯輔助,10:30抵達海拔2877m的成功山屋,在清涼的溪流邊休息午餐。

由成功山屋繼續向上,會先沿著乾溪溝的石瀑向上走300m,接著就是直接右轉脫離乾溪溝,路徑轉為岩石、泥土與樹根交錯的陡上型態,同樣有不少鐵梯。12:00抵達休息處小歇。遠眺合歡群山。

再往抵達奇萊主北岔,一般單攻行程是取左側陡峭路線上北峰,我們則是由右側方向繼續往陵線前進。

由主北岔後600公尺都是在極陡峭險峻,裸露感很高的路徑上,直到陵線才突然轉為綿延草原景色。我們選在陵線途中平坦處搭營,此處視野極佳,南望是奇萊主山和卡羅樓斷崖,東方則是奇萊東陵途中必經的太魯閣山,北方則是明天目標,十俊之一的奇萊北峰。

傍晚時分狂風大作,無事可做只能窩在帳篷中。坐在這小小空間,環顧四週一袋袋生活所需物品,想像未來五天全靠此過活,就會湧起自己好厲害的心情,甚至會印照到未來PCT或瑞士Green One的畫面。

第二日重頭戲是重裝上北峰,山區氣候變化莫測,啟登時雲霧繚繞,加上山勢險峻,不斷的拉繩和攀爬總覺得提心吊膽。但一想到上面就是整條東陵路線中最高點,雖然累,但之後就倒吃甘蔗,還是能夠勉強努力上爬。終於上到山頂,一等三角點,360度的環繞效果,是觀察雲海湧動的最佳位置。


正當大家興奮之際,隊員突然提出要撤退,幾經討論,領隊也只能在無奈下黯然撤退。從奇萊東陵變成北峰二日行,心情轉折不可謂不大,也讓折返的路拉的好長好長,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上山過程漏看的合歡群峰和畢祿山、中央尖山反而清晰可見,也是另外一種經驗。

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手作烘焙趣 Part 2

延續去年烘培經驗,繼續補充後續戚風、乳酪、提拉米蘇等三種蛋糕的製作筆記。

戚風蛋糕

戚風蛋糕是各式蛋糕的基礎,做不好就會說很難,做的好的就說很容易,而我就是前者,歷經了八次修正,觀察無數教學文章和影片後,才跨越「氣瘋」的門檻,達到順手程度。

目前標準程序如下(參考連結)。雞蛋全蛋3顆放至室溫,低筋麵粉80g,細砂糖80g,過篩準備。糖的部分期望逐漸減少,若70g也是可接受,牛奶1.5大匙,橄欖油30g(以往使用無鹽奶油)。同時準備好烤模,並在底部和兩側鋪上雙層抹無鹽奶油的烤紙,抹油的目的是容易脫模。

1.準備盛水小鍋,加熱至50~60度。

2.蛋和糖混合簡單打散,整個容器在不接觸水的狀況下放置在小鍋上用蒸氣加熱,直到蛋液溫度到40度。之後就維持著過熱移開,低溫再加熱的精神,邊控制溫度,邊用中高速垂直攪打(以往是傾斜)。

3.打發到稍微看到摺痕即轉慢速收尾,相較以往打發至過度濃稠甚至到出筋的程度,為了不讓蛋糕體中有許多大孔洞,到這裡一定要停下來。

4.同時預熱烤箱(自動行程食譜P102 選擇26不是27,約30分鐘)。

5.陸續加入牛奶,以手持打蛋器打勻(以往是用刮刀攪拌),繼續加入低筋麵粉打勻,最後則是倒出部分蛋液與橄欖油融合,再倒回全部蛋液拌勻。

6.全部完成後,倒入烤模中就可以進烤箱了。

7.蛋糕出爐後,會因為熱氣散逸而垮陷,都會立刻轉向下,以懸空的方式維持最挺立的造型逐漸冷卻,過程中還可以用濕布蓋住底部幫助降溫。完全冷卻後,脫開烤紙,包入塑膠袋冷藏。

乳酪蛋糕

相較於戚風,乳酪蛋糕的成功率就高多了,且其滑膩的口感每每都讓我覺得無比幸福。

1.底部(參考連結)是由消化餅125g(約八片),放入塑膠袋中,用桿麵棍壓成微小碎屑,再與無鹽奶油50g(微波300W 90秒)混合,利用油讓碎屑相連結,之後倒入烤盤壓實放入冰庫。(接下就要烤,為什麼要冷凍呢??不懂)。

2.蛋糕本體又名巴斯克蛋糕,參考( 連結 連結)。主要材料是Cream Cheese。奶油乳酪(Cream Cheese)是以鮮奶油為原料,再加上乳酸菌發酵製成;而奶油(Butter)則是將牛奶透過攪打,僅取用其中的脂肪成分。我選用的是COSTCO品牌Raskas,取250g(搭配六吋蛋糕算重乳酪了),先微波300W90秒比較容易與白糖( 60g)混合,用刮刀攪拌後,很快就成為泥塊團狀。

3.準備全蛋2顆加1個蛋黃(預先放至室溫),鮮奶油(COSTCO的總統牌動物性鮮奶油) 125cc(直接用125g),及兩杯蓋的檸檬汁。

4.烤箱預熱,溫度220度。

5.將步驟3的三項原料同時混入乳酪中,不使用刮刀,改用電動攪拌機打勻,

6.加入低筋麵粉10g(過篩)繼續打勻。

7.倒入烤模。烤30分鐘。剛出爐的成品外觀黏稠稠不好看,要再經過冷卻和冷藏,才會有厚實口感。綿密的餡料搭配表面稍微焦黑烤色,非常平衡。

若在意顏色,可在入烤箱前蓋上錫箔紙

提拉米蘇Tiramisu

以烘烤量當作評量,戚風的烘培時間最久,乳酪蛋糕次之,提拉米蘇則是根本不經過烘培步驟,可以說是"生"蛋糕。相傳是義大利一對夫妻,丈夫將上戰場,妻子匆忙間臨時將家中多餘餅乾和麵包全做進個糕點裡,只盼夫君在戰場上吃到提拉米蘇就會想起他的家,其在義大利文中有帶我走的含義即是出於此。

初版,蛋黃打發失敗水水的,冰凍後反而可當冰淇淋

參考( 主要連結 連結 連結 ),原料上使用:

餅乾材料:手指餅乾五根(購自愛買)、濃縮咖啡10克、熱水30克、蘭姆酒20克(連結)

慕斯體:馬斯卡彭乳酪(連結)350克(微波300W 90秒 攪勻)、蛋黃兩顆、搭配二號砂糖15克先打散再加糖到可以劃出8,蛋白兩顆、搭配黑糖15克( 蛋白打發時絕對不可有任何油、水、蛋黃參雜其中,先打到一點冒泡狀,然後才加糖,打到尖端尖尖的)。乳酪和蛋黃(分兩次)混合後,蛋白(分幾次)混合小心消氣。

化學原理

參考連結 連結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