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閱讀筆記:萬物靜觀皆自得,林麗琪繪本

早期見到「林麗琪的秘密花園」植物繪本,就深深被此種以素描為主的插畫風格所吸引,後續參觀台灣博物館舉辦繪自然(連結)展覽,對其源流有了更多瞭解,可遠朔自航海時代以來,因科學採集的需要而興起的紀錄方式。

數百年來,此種技法為博物館學奠定了深厚基礎,只是隨著攝影技術發展,耗時且主觀的素描方式,無法與快速且客觀的照相功能相比,逐漸被歸類為古典小巧的消遣而融入歷史洪流中。

此種處境非常類似繪畫中寫實(現實)流派的困境,我想應該不會有人說,是為了捍衛圖畫的傳統性而花費數天甚至數月,只為完成相機一秒鐘就能攝下的作品。那麼,類似此種像攝影或圖錄,與實物相比,說像又不像形式,帶著輕微變異風格的繪畫,究竟有何意義呢?

以林的作品來說,其觀察入微,讓我們看見植物含苞、盛開、凋零與新生的過程。必然投入大量的耐性和嚴格的畫家自制力。在追求變遷與快速的社會氛圍中,如何能懷抱理性,沉靜地固守心靈的家園,默默耕耘著一片沃土呢?答案或許就在麗琪老師的自述介紹中:連結 連結

走進山林的時刻
樹林裡的動靜深深吸引我的目光
我看見飛舞的蝴蝶、啃食葉片的蟲子
鳥兒在枝頭覓食跳躍移動的身影
我喜歡觀察野地裡細微的生命
記錄生物成長過程的發現與驚奇
藉由描繪葉片、花朵
掉落野地的一段枯枝
感覺植物的呼吸
自然繪圖就像一把鑰匙
開啓我探索野地的方式
讓我體驗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生物脈動
畫一片落葉看見葉子枯萎捲曲的變化
畫一朵花體會植物的生命
每個果實種子皆為傳遞新生的希望
一片草叢、一處樹林在我的畫紙上慢慢綻開
跟隨季節更迭
欣賞自然豐致的變化
感受空氣中的溼度、氣味
自然賦予我靈感的泉源
從記錄身邊的小花野草
喚起生命單純原始的感動

或許從學院的角度看來,此種繪畫方式的確缺少啟示性的藝術語言,也沒有特殊思想性,更不是最新鮮流行的思潮,但對於作者來說,創作很單純,就是能將個人的觀察,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完整地詮釋,傳達出面對植物時最貼近內心的感知,已經足夠。

自畫像 連結

對比作者的生活環境,自己主要在社區與辦公大樓間移動,少有機會仔細凝視一朵花、一片葉,所以毎次翻開書頁,觀賞著作者一筆一畫勾勒的花草,就好像隨同她進入丹鳳山徑間,共感其豐富的美感和持續的精神追求,體繪著生命的奇蹟和溫柔,也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安定與撫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