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0日 星期六

閱讀:奈良美智的世界

奈良美智なら よしとも Nara Yoshitomo。還記得女兒小時候,從事藝術工作的妻子拿著幅作品,單張圖片上僅有一位大大額頭、大臉,帶著點邪惡氣息的大眼娃娃,說很像女兒,看著的確是如此,就一直記得了這名子。之後多年是偶爾在報章雜誌看到類似作品,但也就僅此而已,比較正式是去年在台南美術館看到個展,展出多張巨幅大眼娃娃畫作、創作手稿、以及一座大型雕塑,感想有三點。一、巨幅作品看上去就是爽,二、大眼娃娃成為他的標記,但也因此成為他的羈絆。三、一直以為奈良美智是大眼娃娃的名子,原來就是繪者本人真名,而且他是比我大十多歲的大叔啊。

最近翻閱【奈良美智的世界】,有機會從文字或說傳記方式聊解藝術家成長和思考。從資料上得知,他出生於1959年日本青森鄉下,從小就帶點叛逆傾向,因為父母都必須外出工作,大多數時間都是獨自一人,是孤獨的孩子。(部分評論提到鑰匙兒童字眼)。

孤獨的出口是自我孤立,城牆是附近美軍基地帶來的西方流行音樂,並且與年紀長很多的人相ˇ處,藉此尋找同儕認同。高中時因為在繪畫方面受到讚揚,決定日後朝繪畫發展。

大學時期就讀過東京的藝術學校和名古屋藝術大學,此時對繪畫的態度是畫自己想畫的東西,我翻看當時作品覺得這與想像中的美術系距離很遠,比較像T-Shirt上塗鴉插畫而不是藝術作品。

1987(連結)

大學後直接到德國繼續學畫(1988),個人解釋是孤獨依舊,勤奮作畫依舊。只是沿時間軸看,1989年的作品,我都懷疑自己到底都看到了什麼。

1989

1989

就在1991年,32歲時,一件與先前截然不同,且沿襲至今的新作品The girl with the knife in her hand出現。一位大眼娃娃就此誕生。

1991

主題明確單純,具有某種吸引力,幾乎所有的評論都集中在,叛逆又帶點童趣。因為畫面太簡單直觀,也可說好懂,立刻能抓住眼球。成為類似設計單品般,符合大眾對藝術品需求的項目。我也不例外,我喜歡大眼娃娃的氣質,尤其那種一臉蠻橫不在乎,節傲不馴的表情更是我內心深深的需求。

德國留學十二年後回到日本在東京附近成立工作室,資料提到奈良美智有創作瓶頸,試圖透過多元和異類結合方式開創新局,並以幾年時間投入頭藝創作,日本大地震後更轉變創作方式為人文關懷,將關注點從自己轉向社會他人。

若評論作品,以我不專業的方式瀏覽著奈良美智從1991年至今的作品,其風格實在太過"始終如一",雖然說有明確風格很好,但也不免讓我想起費爾南多·波特羅(連結)的胖胖人,還有洪通,他們都有明顯的風格,也因此受大眾喜愛,但作品本身在藝術長河中,影響和改善哪些呢?當然,繪者對自己闡述是作品其實是內心的自畫像,是和自己的對話,就是單純地表露自己的感覺,他也不在乎所謂藝術長河位置等等問題,我就不用為他擔心了(笑)。

屏除作品,事實上他就是個創作能力到達頂峰,外表上不修邊幅,內心渴望去遠方看看的大叔,這點和我心思蠻貼近的(笑),全書我最喜愛後半段自傳和庫頁島遊記,充滿溫度的內容,喜愛他文字遠勝於作品,若有更多他文字作品,希望能繼續閱讀。參考影片(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