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活動初期,偶爾會見到有視障朋友在跑馬拉松,當時就想著,怎麼可能看不到還出來跑步呢?但疑惑也僅止於疑惑,直到與敘蓉聊天得知她正參與視障路跑協會台北分會活動,建議我與新竹區負責人聯繫,開啟我視障陪跑經驗。
新竹視障朋友有四位,過往到現在都有參加活動者為交大區的冠冠和ROCK,距離比較遠但也會接觸到的小鵬,以及最新加入交大區的新夥伴,以及偶爾會出現其他跑團的視障朋友。
我們主要活動是陪跑,這部分很單純,就是拉著陪跑繩跑步,每周固定一天陪跑,周末偶爾陪長距離,正式的半馬活動參加過幾次。游泳是後期非常熟悉後才有的活動,與跑步相比,游泳的難度更高,主因是看不到水面位置易嗆水,但也不是完全無法克服,預計參加今年的泳渡日月潭。
一般人對於視障朋友,首先就是不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藉由陪跑和陪游,自然掌握到了要領,依照他們的說法就當成明眼人相處就好,事實也是如此。與他們密切接觸後,會發現,即使遭遇到這麼大的變故,該過的日子還是要過,睡覺吃飯都得繼續,人的彈性是很大的,不需要過分照顧他們。
也正因為是朋友,後期膽子大了,我還會嘗試放開陪跑繩讓冠冠自己跑,或是讓小鵬在游泳池自己繞圈圈游泳,因為我知道他們的安全界線,而且他們也相信我,更是應該利用這種信任,讓他們有自由的感受。
另外一個發現是,雖然同樣是視障和個性願意走出家門,但彼此個性也有不同,分成三類。第一是越戰越勇型,像是小鵬和新夥伴或是年底要陪跑166公里那位,距離從半馬到全馬到超馬,時間逐漸拉長,形式上更嘗試游泳或騎車,他們會不斷地設定目標,踏出舒適圈,投入不同環境,嘗試新事物。第二種狀況是單純就是出來動一動,像是冠冠,怕熱會想多休息,聽說許多地區的視障朋友也是以出來走走路為目標。第三種是自身擁有更廣大活動圈,路跑只是一小部分,不希望被限制在小小的範圍中,如Rock。對於不同類型,自然要有不同應對方式,才能達到最大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