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澎湖旅遊:歷史遺跡與當地人生活印記

澎湖旅遊

  • 海泳挑戰,基隆外木山,泳渡澎湖灣(連結)
  • 探訪由玄武岩所構成的地質與生態世界(連結)
  • 歷史遺跡與當地人生活印記(連結)
  • 觀光篇(連結)

相較於台灣本島,澎湖因為與中國距離更近,移民和治理的時間更早,理論上較台灣本島遺留有更多歷史痕跡(連結)。此次重點雖然是海泳,當然還是安排許多踩點行程,我們先前往天后宮附近中央老街,此處可追朔到明朝初期,理應擁有傳統歷史風情的街區。只是實際走來,兩側都是經過整修顏色斑斕的觀光小店,絲毫沒有思古之幽情。

街底是觀光景點四眼井,傳統的中藥鋪不再,只有一群人圍著茶葉蛋和風茹茶小舖。

馬公市區以外,沿海有著或大或小村落(除二崁村落地勢較高),少則十戶,多有三四十戶,村落中心可能有個帶水井的小廣場,然後以兩條或三條巷向外延伸。村落邊一定有間廟宇,近海處的漁港是生計中心,幾艘小漁船和浮球在海面上浮浮沉沉。

通榕古厝區整修後入口

村落中的房舍分為三種,一種是已經完全頹圮,院內藤蔓叢生無法進入更不可能住人,也因為風吹雨打侵蝕,可以方便直視內部。大多狀況是屋頂幾乎全毀,僅剩珊瑚礁石或黑色岩石由土夯堆出的壁面,隔出一個個空間,每個房間約五坪大小。穿行的通道都比現代窄小,常常要低頭才能通過的程度,這也是我每次經過類似舊宅都有的疑惑,過去時代不像現在人口如此稠密,也有許多可以擴展的空間,為什麼住宅並沒有蓋的更大呢。這些曾經住過一代代人的空間,或許曾經人丁旺盛,但隨著人口外移現在也僅留著支架,讓人唏噓。

第二種是勉勉強強仍能維持住人的狀態,隱約從窗口可聽到電風扇或是人在移動的聲音,可能是村裡老人吧。最後一類,也是最新穎的,是政府鼓勵注資修復的"聚落"。住宅呈現閩南形式,以當地玄武岩和咾咕石打造而成。這其中,二崁古厝群的面積很大,吸引了許多遊客。

通榕古厝,帶有漂亮的邊簷
萬物靜觀皆自得

尤其特別是陳家古宅,居然還帶有巴洛克式的門樓,正面屋頂上還放置了許多充滿符號意義的裝飾,此時正好有導覽團在解說,老鷹的意思是要飛天,燈的臺語為丁有添丁意思,時鐘拆字可得金童二字,這些都有保祐家丁興旺的涵義。


除古宅外,還參觀了當時生活相關建物,例如魚灶,昔日沒有冷凍技術,漁船捕撈到漁獲後要立刻進行漁產加工,魚灶就是當時加工廠的統稱(連結)。因為加工時需要以海水烹煮,位置多半建在海邊,此行參觀的紅柴魚灶(由島嶼出走修復)和望安花柴聚落都有完整的魚灶古蹟。

花宅海邊魚灶

望安石滬

望安石滬
曬魚場

種菜都要用牆壁擋風

路邊羊群,在紅羅村遇到數十隻放養羊,主人說傍晚四點出圈,滿山遍野自行照料。

牛群出現的頻率更高,紅羅村外,本島中間靠近機場處有許多,望安港北側更有多達百隻,還有在海邊聚集場景。

海邊類似燈塔的柱子


宗教信仰,天后宮拜拜(後續還願),沒有去看大媽祖有點可惜。

巧遇池東國小在天后宮前快閃表演(連結),我們夫妻出現在一分四十秒

一個村落搭配一個港灣一個廟宇,類似現代的活動中心。


許返古宅的小法展覽

還見到出巡隊伍(事實上是被交通管制了),車陣中還有會噴火的車子。

另外值得一提是參觀砲台,也就是過往戰爭留下的印記,澎湖曾經經歷過四次大型戰爭,礙於時間只參觀了砲台區。

在砲台區四處走動

而我年輕時,動輒有三萬駐軍的澎防部,最新統計只剩下三千人,曾經的哨所都任憑風吹雨打,等待毀壞殆盡了,唯一還有些關聯的僅剩潘安邦和張雨生的眷村紀念館。

總結幾天經驗,覺得歷史遺跡比想像的少很多,就算有也都戴著濃濃的斧鑿味。希望這只是停留時間太短的錯覺,不然真是辜負了牠四百年開發歷史的美名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