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與中國文化
越南位置在印度支那半島東方,主體民族為京族,佔人口約百分之九十,自古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傳承。從地理位置來看,因為與中國相近,接受許多中國文化。例如都有十二生肖、類似年節慶典、相同的文化圖騰(龍)。但若將眼光放到今天,這些文化影響已經過去,它受到法國、蘇聯、西方文化的影響更為深遠,在華裔(華族)人口不到總人口1%狀況下,我們與越南就是看似都是東方臉孔但就是不同種族。
文廟:建於1070年,毀於戰火,重建於1954年。形式等同於和中國、台灣各地孔廟,我們參觀時正好有學校舉辦畢業典禮,一斑斑的學生在大殿前宣告受贈,接著在廣場丟帽,儀式感拉滿。
延祐寺:巴亭廣場西南的一柱寺,此寺建於1049年,造型完全依照當初皇帝夢中觀音菩薩手托嬰兒,立於水池蓮花台上的形式,池中一根大石柱上建成類似出水蓮花。
越南主要信仰是佛教,路邊常常可見佛寺 |
門口土地公:許多店面門口地上都有土地公龕位,想法是地神就要接地氣,且要靠近大門接財氣。
越南受法國殖民
河內市區著名建築幾乎都是法國殖民時期所建,例如總督府、歌劇院、外交使館,顏色以黃色為主。路邊也常常可見非常浮誇的法式風格建築。
法國殖民期間對越南還有個重要改變是文字語言,17世紀法國傳教士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及聲調符號整合成嶄新表現方式,並且在19世紀法國佔領越南時期全面啟用,成為目前體系。
共產主義在越南
一次世界大戰後,長期受法國殖民壓迫的越南人逐漸覺醒,不少在歐洲且有強烈民族意識的越南人尋思如何脫離統治,當時歐陸正好興起無產階級革命的風潮,產生一批以社會主義為基礎的運動人士,越南國父胡志明就是其中一份子。但當時,他們力量微小,遠遠無法撼動殖民者的根基。
此時第一個重要機會來到,太平洋戰爭日本攻入越南將當地法國統治階級全部清除,最大的障礙被剷除。接著是美軍又趕走了日本人。此時共產革命分子與美國人合作,取代了權力真空,宣布北越獨立。所以胡志明成為國家意志。看他陵寢寫著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萬歲/主席胡志明永遠活在我們事業中。
為了獲得資源,北越擴大與更大的共產黨盟國中國和蘇聯尋求幫助,因為對中國的不信任,越南主要和蘇聯合作,許多工程請蘇聯協助設計。之後就是北越通過越戰合併南越的史詩般鬥爭,我小時候看的第一滴血和後續風起雲湧的反戰運動都是越戰的延續,而越南也徹底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時至今日四處仍可見國旗飄揚。
社會經濟發展
越南一直是農業為主的生產模式,不知道是否因為勤於農耕,路上看到的人都很瘦。
這次行程中有水中木偶表演,就是過往農閒時期,居民在家附近池塘中娛樂鄉親的活動。
以現代人眼光來看農耕生活實在太艱苦,為求生活造就出特殊的社會現象,也就是台灣所說的越南新娘,台灣人口較越南少,但來自越南的新娘人數累計已達十萬人,而且每年還在上升中(疫情這幾年有減緩但也達三千人),相對而言中國新娘人數卻是逐漸減少,我始終對如此離鄉背井遠嫁外地的行為很好奇,直到現在都無法體會那種心情。
我們參觀的都是風景區和大型城市,雖然與農業無緣,但還是能切實感覺到當地社會與台灣的差距。古街區混亂的形式,傳承下來擁擠門面,狹窄無法行車的巷道,四處無章法(POS管理系統)的雜貨店,只要在市街上站一陣子,立刻就會被混亂的交通,四處亂竄的機車,自求多福的行人給包圍,耳邊不時傳來的喇叭聲交織成交響樂般,這些都是我們十幾二十年前的既視感。
近年來西方國家為了防堵中國崛起,眼光轉向了鄰近的越南,希望用同樣手法扶持起第二個製造工廠,近年經濟發展逐年增好,以我去的下龍市觀光區各式旅館密布,河內同樣有許多新大樓陸續建設中。
河邊一群長頸鹿 |
當地人們正搭上開發國家的發展路徑,前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