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觀霧大鹿林道 手作步道志工


觀霧大鹿林道 手作步道志工

雪霸國家公園每年都會在夏季對解說志工和FB粉絲,舉辦為期兩天的手作步道培訓,地點就在轄區內觀霧管理站。希望藉著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與自然環境深度結合。我們父女是以FB粉絲的身分加入,報名時以為女兒同學會參加,所以是抱著玩樂的心情上山,參與後才知道內容是如此豐富有趣。

活動當天是萬里無雲好天氣

活動當天,怕顧婷暈車只好慢慢開,抵達觀霧時已是上午十一點。先聆聽簡介和人員介紹,接著欣賞山椒魚手偶歡迎秀,由可愛的青背山雀和山椒魚出場藉著說故事方式介紹棲地,之後就移到戶外真正進入山椒魚試驗棲地,感受生態環境。

下午是此行重頭戲,要幫大鹿林道東線入口處步道進行積水改善。阿德先介紹各式工具,例如鏟子,耙子,十字鎬等使用方法,看似簡單,實際用來才知道自己體力不濟,像我這種都市肉雞,十字鎬拉著五六下就氣喘吁吁,而一旁志工大哥卻像是插電的機器人,咚咚咚的敲不停,高下立見。

準備貫通 將積水引出下坡處

積水區靠近檢查站,長五十公尺寬四公尺,約三分之一是積水,其餘則是遍布爛泥。首先,阿德和志工大哥們依經驗和地勢,定出斜角和預計出水位置,並且以插上小旗子和紅繩訂出工作範圍,之後就以人力一敲一剷的除去多餘土石。

顧婷也積極投入

斜坡完成後就可以進行導水動作,至此工作已經完成大半,接著再以大石塊砌出排水通道,未來再有大雨沖刷也不會坍塌。剩下就是以附近大中小石頭將原本積水處填平,最後再以松枝和泥土鋪設路面,十幾個人同心協力很快也就完成。

將水坑依照大中小石頭填平,最後以松枝和泥土鋪設路面。
十幾個人同心協力很快也就完成了。
看著原本泥濘不堪的路面變的堅實,成就感油然而生。經過這番磨練,更能體會先人開路時的艱辛。

工作結束後,原本來要欣賞觀霧夕照,這時卻發現身體極度不舒服,連帶晚上張乾榮老師的講座也無法聽完,就窩進睡袋儲存體力。還好顧婷很獨立,參加完整個活動,甚至還有跟到觀星活動。

晚上看到了銀河

第二日行程,有雲霧故事屋,大鹿林道東線步道自然體驗,植樹活動,都非常精采,可是身體不爭氣只能在旁休息,還好顧婷都有參加。中午前先行下山,錯過了棲地保護(芒草清除、棲地植栽種植、土壤改善)和成果分享。

女兒自然觀察時拍攝的葉脈

這次活動充實又有意義,加上老天爺賞了個大好天氣,本應該滿載而歸,可惜身體不舒服只能提早離開。不過行程雖短,還是能真真實實感受到同行志工和參與者對自然及週遭人事物的學養和熱情,身在其中自然就有見賢思齊的想法,希望能多親近他們,沾染到他們樂觀的氣氛。這也是志工活動與單純的登山活動不同處。

這位志工鼓勵顧婷凡事積極思考,還教育顧婷攝影技巧

夜宿遊客中心 有夜宿海生館的FU
下面影片為雪霸國家公園製作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台大博物館群

動物展覽館 其他找到再補

自從台大畢業後,幾乎沒有回過母校,只有一次抱著悠閒心情,經過椰林大道到醉月湖再到辛亥路尋訪舊時宿舍。以往每天都得騎單車穿越這路線兩次,熟悉的不得了。十多年後再重遊,步道經過整修變的好走了,臨湖畔也融入許多親水元素吸引不少遊客駐足,熱鬧的好像公園,卻也少了印象中的校園氣息。再往前走,住過的男十三宿舍早已拆毀,留著一片空蕩蕩基地,有些愕然。

扯遠啦,回到主題,大多數人應該不知道台大校園內有好幾個小博物館吧。我們也是因為在新月台聚餐,閒來無事才發現附近的農業陳列館,之後循線參觀人類學博物館,校史館,檔案館。

農業館是兩層樓建築介紹CAS和農業發展,有個樹幹剖面標本吸引了我們注意,綿綿密密的曲折年輪,一年一輪,用很堅毅方是傳遞生命訊息。

再向前是人類學博物館,展出數量眾多的南島民族日用品和配飾雕塑,解說人特別介紹其中一尊四根手指的雕像。讓人印深刻。

校史館和檔案館想當然耳最無趣,桌面上的檯燈讓我想起以前總圖時光,另外當天有個森林系小展覽蠻有趣的。上述四個館是同一天遊覽。

動物博物館是不同時間再來參觀,當天因為假日系館有門禁管制,還得電話聯絡才能進入。空間不大,展出了各式日治時期遺留骨骼標本,大者有鯨魚和亞洲象,小型有獼猴,山羌等,靜態展出外還結合了蝙蝠叫聲等多媒體效果。最推薦是展場工讀生熱心且專業的導覽,解說內容淺顯易懂,專業且有熱忱。

像博物館驚魂夜場景

這些展館都在校本部內,有自己的獨立展間和燈光及陳列設備,也有本科系學生幫忙解說,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剩下還有地質標本,物理文物,昆蟲標本,植物標本和醫學人文博物館相信也值得一遊。

平心而論,類似展題在科博館或科教館都更成熟和完備,收穫更多,為何非來這看呢?我想在熟悉校園內看展就是種樂趣吧。

像昨天就突然想著,若我當時不是讀資訊管理,而是選擇人類學系或是動物系,日子會是怎樣風貌,又會是什麼光景?想念起以往不同科系的室友,不知他們過的如何?人生真有趣,年紀漸大,許多從前迷惑的事愈來愈覺得清晰,可是也有愈來愈多的事覺得迷惑了。

還有種無價樂趣,就是在夏日午後,和女兒在陌生系館中,穿街走巷,踏入可能很久沒人光臨的展館,挖掘出驚喜,就是幸福啦。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竹東軟橋彩繪屋


軟橋是個位在新竹竹東與五峰上坪中一個背山的客家聚落。往昔以竹東圳取水口聞名,境內有山有水還有阡陌稻田,幾次清晨或傍晚單車穿越這個小聚落,都有時光悠長的感覺。除此外,這裡還有特殊的彩繪村景觀,吸引不少遊客。

我們是在午後抵達此處,車停好後,沿著縣道轉入個陡坡,上到半山腰就有指標指引,在一個典型農村院落前停下。映入眼簾是主要廳堂,延伸出倉庫和儲藏間,建物前是廣場,籃球場大小,堆放著蹺蹺板,籃球架,曬著些客家鹹菜。

特色處就是放眼所及,所有能容納的牆面都被彩繪圖案占據,遠看像被大片插圖壁紙覆蓋住,非常壯觀。細看這些圖案,每個約拳頭大小,內容幾乎都是人偶為主,穿著布衫的客家人物,男女老少都有,以動作和旁邊陪襯文字,介紹客家俚語和軟橋歷史,畫面生動活潑,鄉土味十足,和內灣劉興欽大嬸婆同一風格。

我們到達時,創作者吳先生也在,簡單介紹後就讓我們自行欣賞。因為對客家歌謠不熟悉,連帶影響對作品的瞭解,但從畫作中每一筆都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含糊,可以看出創作者的用心。若再有機會,應該多問吳先生,是什麼機緣讓他開始創作,又是什麼心情讓他持續不斷。

離開千人彩繪屋,散步聚落巷道間也有彩繪作品,但內容較粗糙,而且經過幾年時光,作品經過風吹雨打已經落顯黯淡。不禁讓我想起幾年前推動轟轟烈烈的社區總體營造,初期有改造環境的想法很好,但後續無法長期維持,就讓人覺得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