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女兒單車記: 雙新之旅 (新竹至新莊)

雙新單車行 鶯歌陶博館前

上周末,和女兒兩人,以單車方式,由新竹出發到新莊朋友家玩。路程距離約七十公里,爬升三百五十公尺,對小女生來說有些難度,不過,經歷過新竹到苗栗通霄,以及新竹到中壢的熱身訓練後,她應該可以從容應付。

大致路線

路線選擇有兩種方案,一是海線,也就是西濱,路線平緩好騎,但距離多出三分之一較為勉強。另外是山水線,由新竹經新埔到龍潭是山景,再由三坑經大漢溪到新莊是水濱,緩坡部分會有些困擾,但看中沿途車輛干擾少,周遭景色多變化,就選擇這條路。

新埔往龍潭路上,奮力騎行

很有美感的圍籬,要給一個讚

我個人經驗是,騎單車不怕累、不怕雨,就怕曬。尤其最近夏日艷陽高照,騎起來會很辛苦。為了避開毒辣的艷陽,下午三點才由新竹出發,過竹北和鳳山溪橋後右轉沿河岸農路前進,沿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片金黃色的稻田,現正值收割季節,不少田野裸露一塊塊,部分還有些燒田景象。還見阿伯在自家院子曬穀,這景象已經多年不見,讓我嘖嘖稱奇。

很舒適的林中路

從新埔到龍潭,基本上就是探詢霄裡溪源頭之路。河邊是綠野悠悠的田野,近丘陵是山坡梯田狀茶園,典型的鄉村型農村社區。路上還可見被壓扁的小蛇、青蛙屍體,顯示其自然樣貌。我們運氣很好,接近半途時下起雷陣雨減緩暑氣,輕鬆翻過這山頭。

三水村邊休息

午後雷陣雨

從龍潭至大溪橋,可以走台三線、員樹林、桃園64鄉道這段,距離近也平緩,但實在太無趣,是那種騎過一次就不會想再嘗試的路線。這次嘗試新路線,由三坑鐵馬道連結大漢溪。


黑夜中的車道
行經十一分路(好奇怪的路名)至石門大圳時,已是黑夜。四週萬籟俱寂,僅有我們兩車在雨中滑行,與女兒聊著她近來看火隱忍者漫畫對主角班和鳴人的看法,同時遠眺對岸溪洲山在黑夜中輪廓闇景,真是特別的經驗。

快到鶯歌

抵達河濱後,就是單純的踩踏,依序經過崁津大橋、大溪橋、武嶺橋等三座橋樑。接上大鶯綠野單車道後,沿途指標明確,很快的就抵達中庄調整池,這段車道左右兩側都是水面,好像騎在長橋上。調整池本是大漢溪廢河道,配合石門水庫排沙工程延伸興建,外觀看來是很普通的池塘,預算卻高達42億,非常沒有真實感。

再向下游騎,經過幾個河濱公園,原本狹窄湍急的河面,在此開展成廣闊潭面,對岸鳶山陡立,更凸顯出黑夜的寂寥,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後來查詢此處是鳶山堰,潭面由攔水壩構成,也是新北和桃園民生用水來源。

夜宿鶯歌玉山旅店,房間內可放單車,女兒則是耍廢中

第二日早上,由鶯歌到新莊全是整治過的休閒道路,因為天氣炎熱,只想快快騎過它,記錄也較少。
完成新竹到新莊的旅程 等下要畫畫了

女兒對這趟旅程的評論:只要一直踩,就到了。感覺是平淡中透露著無奈。這也難怪,因為本來就是我半強迫她加入。沒人喜歡被命令和指使,尤其是青少年,不過凡事都得有個起頭,除了虛擬的3C、電玩、小說外,暑假中安排些登山、健行、單車活動應該無可厚非。所以未來幾周,有機會都會在這路線基礎上,讓她多騎幾次,待她慢慢習慣後,就有更多餘裕感受沿途景色,此時,也才是單車活動樂趣的開始。

要常常記得啊  It's Not About The MILES! It's About The SMILES!!  PCT Trail Note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Summer Trip 3/3 高松及旅遊計畫


高松


海邊的玉藻防波堤


兩根高達八公尺的彩柱。這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藝術品之一,「Liminal Air:core」。柱子上的鏡子映照出周圍的光景,並且會隨著位置、時間與狀況的變化展演出不同風情。長達540m的玉藻防波堤。漫步在防波堤時,應該十分愜意。

眷川石花展 JUL7-AUG27


高松美術館特展,YA。有部分展覽品列表作品。詳細連結

民以食為天
めりけんや http://www.merikenya.com/
位在高松車站前的めりけんや則就完全是我們一般唾手可得,類似丸龜製麵那種用餐方式的庶民烏龍麵店了。めりけんや以香川為發源地

欽山製麵所 https://tabelog.com/kagawa/A3701/A370101/37007785/
商店街片原町附近 600~800日元附近

川福本店 http://www.kawafuku.co.jp/shop/honten.html

BOOK MARUT

類似松菸,北濱alley的倉庫街改造後形成的購物中心。MARUTE還保留有倉庫的外觀,內售許多精彩的攝影集。

二手書店 連結

旅遊計畫


飛行時間約2小時35分,抵達高松機場第一件事情,就是尋找前往高松車站的接駁巴士。高松機場一樓是報到櫃台,二樓是出境口,三樓是觀景台。買完車票旁邊的出口走出去,就是接駁巴士搭車處。另外旁邊也有旅遊諮詢服務台,一出門口就會看到往高松市區的2號站牌,高松機場開往高松市區的接駁巴士,是琴電集團所營運的琴電巴士(ことでんバス)。坐到JR高松車站費用是760日圓,車程約40分鐘左右。



車票可以在機場大廳內自動售票機購買,也可以直接上車投錢(回程就是直接投錢)發車時刻原則上是配合飛機降落的時間,所以不太需要擔心會沒有車子坐。小孩價380日元。

最後一天一樣是從高松市區搭乘機場接駁巴士,候車位置就在JR高松車站旁邊的巴士轉運站。往高松機場是在3號站牌候車。剛好旁邊有個室內的巴士諮詢處及候車室,回程就是下車時直接把車資投入司機座位旁的運賃箱,所以最好預先留下足夠的零錢,避免在車上換錢的忙亂。


住宿

高松住宿(1)
  旅館 中文  含早餐 13,241台幣 不含早餐 12,006台幣 平均每天四千多一點
                                   13330( 0.276 )
       用露天比較划算耶  5000日幣 可以省1350左右
       照片裡看起來 有三個小床 但第三個的位置比較"特別"
       距離車站三分鐘 距離碼頭 十分鐘





豐島住宿

    從旅館網站查詢 日文連結   三日約37500(不含餐)日幣  45,831(含早餐)日幣  75,000(含早晚餐)日幣
        晚餐是 BBQ
        這地方是度假村,有私人海灘,就是去放鬆的,有車接送到港口
        因為地點偏僻,晚上完全沒事做,老闆又完全無法以英文溝通

        FB 似乎是這個連結  網站連結  地圖位置
從左下的點到左上的村庄約1.6KM

Summer Trip 2/3 瀨戶內海各小島介紹

瀨戶內海內各島星羅棋布,各有特色,原本查詢相當多資料,出發前一天為止預計要前往直島、豐島(住宿)、犬島、男木島,比較大的小豆島在第一階段就宣告出局。抵達高松後,因臨時改去屋島水族館,捨棄了男木島。

豐島

豐島在男木島上方(面積14.4平方公里比小琉球大一些),聽說有各島間第一棒的美術館(第二棒在犬島,第三棒在直島),地形上,有近340公尺高的高山,因此有森林及湧泉。因為開發晚,相較於內海其他島嶼,反而寧靜,也是老婆臉友吳家寶推薦島嶼。


島內交通工具,有環島公車或電動腳踏車。電動車連結 連結,原本是島左上港口邊Karen,後來直接租更靠近港口。

島上知名度最高的餐廳--島廚房(島キッチン) Shima Kitchen

附上門口照片 以免迷路

島廚房將當地原本老空屋經過藝術家巧思,2010年藝術祭時,建築師安部良Ryo Abe以 “Food and Art”為設計主軸,打造了這座美食藝術作品,極簡的料理,卻高朋滿座。
要預約,位置是港口公車停靠的第二站。網站。目前看來只有8/4中午可能去。
Address : 1061,Teshimakarato, Tonosho-cho Shozu-gun, Kagawa, 761-4662, Japan
Open days : Saturday/Sunday/Monday/Holidays
Close day : 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
Open hours: 10:30~16:00(Food Lo 14:00/ Drink Lo 15:30)
Contact : shimakitchen@gmail.com

豐島美術館

這座建築超乎一般人的空間藝術經驗,被日本藝評家認為是現今世界上最厲害的美術館,隱身在唐櫃梯田旁,可眺望瀨戶內海及其眾島,形狀是蛋型且藏在地下,上半部則像是外星球來的太空船。由西澤立衛建築師與内藤禮藝術家合作,營造出大自然與建築融為一體的環境。

館內作品「母型」,是需要脫鞋入館參觀,踩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或躺、或臥,觀察從地板微小的孔隙中冒出水珠來,與天花板挖空的巨大天井引入的陽光、樹蔭、雲影、風聲甚至蟲鳴鳥叫,營造出「師法自然」的藝術價值。

網站  早上十點到下午五點,週二關門,1,540円;15歳以下無料。位置是港口公車停靠的第一站。

參觀心得,連結

心臟音資料館

正對無敵的瀨戶內經典海景,展演時間約每5分鐘就會有陣陣心音從館內傳出,有人覺得不用花額外門票,在外看著海景、海聲、心跳聲就很足夠。

犬島

犬島位置在豐島上方一點鐘方向,只有六十個居民。從豐島和直島和北方都可連絡運輸。島內均步行。

犬島精鍊所美術館 Inujima Seirensho Art Museum

犬島曾是日本採石業及冶煉業的重心,後來這個行業日漸蕭條後,精煉所也就廢置不用。Benesse企業所發起的瀨戶內海藝術祭,重新活化了這座日漸凋零的小島。三分一博志將近代化產業遺產的煉銅廠遺址轉為美術館,內為柳幸典的作品,讓遊客在犬島這廢棄的空間,欣賞以三島由紀夫為主題所創作的藝術作品。

外觀看來很像新竹大煙囪。遊記有提到。走進美術館,會讓人走到一半,不禁回過頭來問朋友:怎麼會這樣?!而且最好走在參觀人潮中間,前有行人,後有來者。空間設計實在太巧妙。
費用: 2,060日圓 | ※犬島精鍊所美術館、海濱犬島藝廊通用票 | ※15歲以下免費
開放時間:10:00-16:30 (最晩可入館時間為16:00)
週二(3月1日〜11月30日) | 週二至週四(12月1日〜2月底) |
例假日照常開放,隔天公休 | ※但週一如遇例假日,則週二開放,隔天之週三公休

家計畫

五棟分佈在村內各處,由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打造的場所,裡面的展覽多為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希望透過不同形式的藝術品,與在地居民連結起來,讓作品成為島民生活的一部份。應該也是都市與農村相互串連的手段之一。

直島

位置在各島西邊,因為靠近本土且面積夠大,和小豆島同屬較熱鬧的島。也因為長年的耕耘,也比其他島有更多的藝術品與博物館可供遊客參觀。直島可說是瀨戶內海藝術祭的開端。


主要分宮浦港(左面,高松上島處)、本村(右邊)、倍樂生之家(下邊)周圍等三個區域。公車是連結左-右-下,左和下並沒有公車聯結。景點非常多,從左邊順時鐘開始介紹。

大南瓜(紅)

黃南瓜

南部海邊的黃南瓜成為Benesse House Hote入口處的招牌,黃南瓜尺寸大約一人高,但鮮明的顏色在海景中特別突出。有不少人是千里迢迢特地來直島來看這顆南瓜。

地中美術館

地中海美術館(聽說是第三棒),有點像地球人與外星人接觸的界地。地中美術館為了不破壞景觀,而將美術館結合地景,蓋在地底下。地中美術館坐落於直島南側,2004年由安藤忠雄操刀,創造出自然與人類能共存的場所,地下3樓的造型,顛覆了所有美術館的傳統常識,更說明了建築物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作品。這裡保存著克洛德・莫內的《睡蓮》,以及與直島有著深厚淵源的現代美術作家詹姆斯・圖瑞爾和瓦爾特・德瑪利亞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以莫內喜歡的植物為原型而設計的美麗庭園,可以讓人們更好地理解莫內的作品。

Benesse house 中文是倍樂生之屋博物館


有四棟子館,都有各自的收藏作品。由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美術館館內收藏了包含畫作、雕刻、攝影、插畫等大範圍藝術家的作品。並保留了許多藝術祭留下的戶外作品可供免費觀賞。

Summer Trip 1/3 丸龜、瀨戶內海群島

繼四月日本東海自然步道健行後,七月底,我們計畫前往四國北方丸龜、瀨戶內海,進行七天悠閒旅程。

起心動念是老婆想前往丸龜,參觀志賀理江子攝影展。配合手邊三張華航折價卷可由高松進出,加上許多朋友慫恿她嘗試瀨戶內海跳島旅行,才讓行程明朗化,不然依照我們家習性,三年後都不會成行()

雖然語言不通的自助行讓我在行程規畫上有些焦慮,拜網際網路之賜,仍能搜集到許多資料,就將資料筆記於此當旅遊參考,回來再據此更新內容。

高松附近介紹


四國是日本四大島中,最小的一個。即使如此面積仍有台灣一半。我們這次會以四國北方的高松(機場進出都市)為主進行活動,該處人口約四十萬人,與新竹市人口數相近,算是相對繁榮,吃住也便利。

高松臨海,北邊即是瀨戶內海,內海中諸多島嶼面積都不小,偏僻但幽靜,備受推崇,台灣去過此處的人實在太多,網路上文章氾濫,搜集資料時,讀著讀著都覺得已經親自去過一般(笑)。高松西方是丸龜市,居民十萬人左右,規模類似竹南或是竹北,這裡的攝影展是必去之地。

縱觀此區,多是海灘和小城鎮,少有遊樂園或海洋公園等景點,優閒有餘但娛樂性不足,很擔心女兒年紀輕較不適應這裡,這也是蒐羅資料時的困擾。不過若是家人能習慣類似悠閒步調,明年去瑞士自助旅遊就會更有信心。特別值得一提,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也有不少提到高松和瀨戶內海,有機會再回味。

丸龜


高松到丸龜約三十公里,類似新竹到中壢距離。高松車站->丸龜車站,車程30分鐘,約550日幣/人。沿線各站資料。

營運單位: JR四国高松車站 火車預讚線快速サンポート多度津 28 分 (4 個停靠站) 端岡車站 坂出車站 宇多津車站 丸龜車站

目的地猪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在JR車站西南方,步行兩分鐘,相對位置如上圖。志賀理江子 ブラインドデート Lieko Shiga: Blind Date


会期2017610()93() *会期中無休開館時間:10:0018:00(入館は17:30まで)◎観覧料:一般950円(760円) 高校生以下または18歳未満・無料沒有閉館日 << 真的嗎?我看了好幾次 應該是真的
我個人非常欣賞志賀理江子螺旋海岸作品,但也不到為看展而出國。老婆是受到好友鼓舞,想衝大型展覽。所以安排在行程初期,另外,為了避免[感覺]跑掉,或許離開前再溫習一次。展覽背景資料如下,皆由網路搜集後潤飾。

志賀理江子生於日本愛知縣,自2008年起居住於宮城縣,透過攝影,她持續以影像作為自身與社會的接點。自從2012年在仙台舉辦的「螺旋海岸」展之後,可以說志賀理江子已經成為「展覽型」的作家。為了籌備一個展覽作品所做的調查研究和她的思考連結方式,以及在展覽當中同時能夠讓人接收感受到的訊息層次豐富量,都已經完全超越了攝影集這種形式所能帶給人的震撼程度(即便書籍仍然是最終能留下讓更多人看到的作品形式,也是理解作者思考模式重要的資料)
 本展展出志賀2009年在泰國曼谷拍攝的「Blind Date」系列,她拍下騎乘在摩托車上、雙雙對對的戀人騎士,開啟圍繞著悲痛、人性之源、資本主義與死亡的思索與敘事。展覽包括系列照片與一件由20台幻燈機組成的裝置,閃爍著一如生命中光與影的共生與矛盾,共有47件由照片、幻燈片、光線、時間、聲音、文章等要素組合而成的作品,總影像數超過1400個畫面、2萬字以上的文字量所構成的影像裝置展覽,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瞬間是相同的狀態。我們的眼睛看不到的是什麼呢?志賀嘗試探尋攝影的範圍,認真地觀看世界,創造著接近人類生命樣態的影像。

攝影展是特展,美術館內常設展也很精采(無須另外付費)。此館主要展出豬熊弦一郎作品,其為香川縣高松市知名藝術家,成長於丸龜市。整座美術館以清水模建造,頂樓尚有瀑布空間。參考遊記


我個人觀展心得如后,連結。因為時間有限,當天並沒有去天守城,對當地印象是商業不發達,經濟活動少的市鎮。吃的部分。大名鼎鼎的丸龜製麵在丸龜沒有店,本來以為丸龜製麵就是在丸龜起家,所以才叫丸龜製麵,不過就像蒙古烤肉,其實蒙古根本沒有蒙古烤肉,蒙古烤肉是台灣發明的料理,跟蒙古一點關係也沒有。倒是在間居酒屋吃到名產骨付鳥(就是烤雞腿)。

瀨戶內海各島



瀨戶內海島嶼星羅棋布,從地圖看來很像地海六部曲中的世界。島上地形崎嶇,不適合農耕,且因為是高緯度地區,海邊沒有珊瑚礁,也很少浮潛等等觀光休憩機會。經濟活動少,就業機會不足,產生許多人口外移及農村高齡化的問題,而學校在招不到足夠學生狀況下,也面臨著被裁併或關閉的命運,島上留下來的人大多都是老年人。

為了活絡各島,2010開始,在財團協助下,各小島成立美術館和公共藝術,推廣瀨戶內海藝術季,島上有世界各大藝術家作品展覽,致力經營為「島嶼就是美術館」。之後更是以每三年一次的頻率,在20132016陸續舉辦。這幾座島嶼過去有的曾經是汙染嚴重的鍊銅廠,有的是拋棄事業廢棄物的垃圾島,更有的是放逐痲瘋病人的隔離島,藉著藝術活動,重生了這些島嶼,開始熱鬧起來,藝術家的作品散布其間,觀光客藉著渡船穿梭其間,展開充滿陽光與海風的島嶼探索與冒險,呈現一種緩慢卻又神奇的「跳島旅行」。

今年2017當然是沒有活動,不過老婆朋友強力推薦此處景緻。仔細想想,藝術季主要是以活動為主,對日本當地人來說,最好選在活動當季前來,但我們語言不通,無法融入活動。非藝術季來此,交通和參觀反而不需要排隊,少了人擠人,反而可以悠閒參觀展館



小島藝術


傳統的美術館多是一座都市化建築物,裡面陳列收藏著許多藝術品,但是新世紀的美術館,顛覆了傳統的觀念,不再被建築空間所侷限,也不僅是扮演收藏陳列的角色,甚至整座美術館裡,就只有一件奇特的藝術品!瀨戶內海各島上美術館就是這樣新時代的美術館,藝術祭把藝術家請到了農村與離島,將原本在大城市中展出的現代藝術,改而展陳在山林河海之間,座落在一座偏僻荒涼的島嶼上。

這些美術館以混凝土與清水模為主要風格設計,包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地中美術館及李禹換美術館建築師、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內藤禮的豐島美術館。每座美術館規模並不大,在巧妙的設計下,建築物幾乎融入地景中,主角仍是小島美麗的碧海藍天,在簡約樸實的空間規畫,反而襯托出建築的藝術性。


小島旅遊方式

老婆和女兒喜歡優閒、療愈的自我放逐式的心靈之旅。即使不進美術館,單騎腳踏車看路上和海邊風景或看貓就很舒服。很多遊記都寫到,即使在聚落裡散步,也會發現不少小吃店都是古民宅改建的,不會看見時尚的咖啡廳突兀的佇立在這群傳統日式木造建築中,這倒是讓我想到台南後壁的土溝農村美術館。

我們應該就是會偏向這種自由地在島內四周探索,體驗藝術如何浸潤空間的方式,這樣探訪的樂趣,應該也是瀨戶內海藝術祭所推崇的內涵。目前天氣預報,當週天氣是多雲時晴,應該都是中午在建築物內看展覽或看書聽音樂,晨昏才在外頭行動。



小島交通資訊

渡船交通工具部分,瀨戶內海的島與島間的航程距離,平均半小時至1小時不等,而內海在群山包圍下,大多風平浪靜,乘船平穩舒適。

所需時間
高松港 - 直島(搭乘渡輪約50分,快艇約25分)
高松港 - 小豆島(搭乘渡輪約1小時,快艇約30~45分)
高松港 - 豐島(快艇約35分)
高松港 - 女木島(搭乘渡輪約20分)
高松港 - 女木島 - 男木島(搭乘渡輪約40分)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孤獨感


女兒漸漸大,會覺得孤獨。行為上的表現,就是容易沉入電動遊戲世界,那個世界比較熱鬧,更能排除孤獨感受。身為獨生女,這似乎是種原罪,缺少人際互動和認同的結果,就容易將孤獨和寂寞混為一談。

她曾問我,有過孤獨感受嗎?這真是問錯人了,我成長環境都是獨自一人,沒有體會過與朋友相處的樂趣,是個不曾覺得孤獨的人,相反的,還喜愛追求獨處的機會,例如工作職位是程式設計師,平時靜態嗜好是閱讀,動態活動如單車、慢跑、徒步旅行,都十分個人化。

理論上,我相信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這項論點。適當保持孤獨,無形中就會阻絕部分複雜人際關係干擾生活,煩惱也會因此降低。

或許有些人對孤獨的定義更嚴苛了些,例如電影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主人翁屏棄家人好友的陪伴,一個人走入荒野。另外一種則是因為孤獨後,無法與自己相處,遁入動漫、次文化世界的宅男宅女現象。對我來說都是比較極端的反應。

我只是覺得,若能不受家人或朋友牽絆,保留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主人,也比較不會變成滿是「怨言」,一點都不有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