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

技術筆記:NAS DS-920+ / Photo Station / WordPress

購買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理由千百種,為架Photo Gallery個網的應該不多,以下是從發想到購買再到安裝的歷程筆記。

緣起與需求

起心動念是,太座需要個能夠線上展示她照片的虛擬空間。要達到這目的方法很多。

  1. 早期曾租用AWS雲端伺服器,運作一個月後發現機器使用率太低,簡直可以殺雞用牛刀來形容,雖然主控權高,但維護上需要一定技術能力,隨著自己年紀增加難保日後還能如今日這般興致,倉促收兵。
  2. 採用託管服務,如Format平台,也曾架設過kayjean.format.com虛擬主機,使用一年後評估C/P值仍太低而取消。
最新想法是,個網流量低即使設在家中也能運作,而新一代NAS主機因為執行備份功能需7X24全天候開機,若能同時安裝網站伺服器便可達成需求。尤其是NAS已是完全成熟的服務,穩定度高且定時更新,更有容易安裝和操作的優點,十年之內都沒有淪為孤兒的疑慮。綜合考慮後決定大膽使用NAS架設個網。

硬體選購

常見NAS廠牌有QNAP和Synology(群輝),QNAP強調硬體效能與性價比,適合IT從業人員,Synology強調系統整合和軟體使用經驗。

考量備份功能還是大宗,而主要使用者老婆和女兒的需求,選購強調UX的Synology(使用半個月後,對此產生質疑,科科)。型號為中低階款DS-920+(4BAY 15900元,連結),日後若需要使用到複雜套件再考慮擴增RAM。

硬碟使用Seagate 8T(企業碟,五年保,7900元) X 4,理論空間32T,實際扣除RAID5和檔案系統需要,可用空間約21T,未來若升級可參考DX-517(約14000)。

安裝與系統設定

參考(連結  連結 可愛電瀨少女連結),依序開箱,裝硬碟,連結至現有網路,依照說明find.synology.com尋找到主機,透過瀏覽器,以虛擬桌面方式控制NAS主機,設定順序如下。

  1. 輸入http://192.168.1.104 跳轉至http://192.168.1.104:5000/。(5000是http 5001是https)
  2. 安裝DSM  6.2.4(2021/5/28最新版)。BETA為7
  3. 設定三組ID,分別是主機帳號,Synology帳號,connect名稱。
  4. 因為設定connect名稱,等於是向中央第三方進行註冊。未來http://quickconnect.to/kayjean就能突破外網直接控制內網NAS,也是使用者可以由外網直接存取私有雲的主要原因。若未來調整成外部固定IP會取消。
  5. 設定:儲存空間管理員,儲存集區(硬體),依規劃選擇RAID5。完成後系統會在背景執行十小時的BIT校驗(理論上可忽略,同時進行其他項目)。
  6. 設定:儲存空間管理員,儲存空間(軟體),連結,選擇預設Btrfs(Linux日誌式檔案系統,B Tree)。
  7. 設定:File Station,建立可存放內容的目錄區,設定「共用資料夾」(連結 10min~),過程中都為預設值,先增加了,目錄名稱:NAS,描述:NAS Storage。

資料備份

雖然看中NAS的是它多媒體和網站功能,但最基本的桌機、手機和平板備份也不可少。經過幾日摸索,已經能掌握基本的備份功能。

  • WEB:瀏覽器進入NAS虛擬桌面。
    • File Station,可比照檔案管理員操作。可上傳(打開目前裝置檔案管理員)、下載、分享(檔案或目錄以URL形式提供第三方下載,功能上可設定權限和期限)。
    • 使用NAS主機USB接口讀取資料。目前忙著將舊有備份資料移入,未來還要將資料回存外部硬碟。拷貝過程中發現個BUG, 連結 連結,這麼重要的功能,居然可以放三年且被不同使用者挑剔都不聞不問,對這公司軟體維護能力真的產生懷疑。
  • PC/MAC:透過SMB扮演本機硬碟。
    • 參考(連結連結)。
    • 同LAN中,可直接使用電腦名稱,如DS920。若不同LAN則用IP或quickconnect。還須檢查內網和外網的速度差距原因。
    • PC,點選電腦,連線網路磁碟機,輸入NAS機器位置和帳號密碼。MAC,smb://IP/nas/。另外一件與NAS無直接關係,SMB的目錄操作常常會有資料夾使用中訊息,可參考(連結)。
    • MAC,Find下連線伺服器,後續同。
  • LINUX:理論上ubuntu可透過NFS存取NAS檔案,但看到要改權限牽涉網路安全就頭大(連結 連結),乖乖回到WEBDEV。
  • 行動裝置:STORE下載 DS FILE
    • 輸入NAS位置和帳號密碼,程式透過HTTP或HTTPS傳輸資料。
    • iOS似乎要改寫為aa.bb.cc.dd:5001,或是放上quickconnect的id。
    • 功能同WEB版,可下載和上傳和分享檔案。
    • 照片特殊應用:APP可監督裝置中相片目錄變動情形,將照片上傳至NAS。
      • 照片不壓縮不失真。
      • 上傳功能可設定,僅WIFI才運作,新拍或全部照片。
      • 上傳完畢後可統一手動刪除節省空間。

簡單紀錄資料備份延伸想法:

  • 老婆和女兒已經自然而然將其當成網路硬碟。
  • 將資料陸續歸入NAS過程,就像房間得到清理,心情也開朗起來。
  • 保障方面,雖然只有RAID 5,但覺得珍貴的照片和資料得到保護就覺得安心。
  • 先前封存在抽屜中,數T的影音資料,終於藉由NAS重獲新生,以往為了看張照片,得找到硬碟、外接盒、接上電腦,正襟危坐在螢幕前的諸多動作,如今透過手機就能隨時瀏覽,為生活增添不少樂趣。雖然網路硬碟也有相同功效,但我們家狀況特殊(數T資料)得靠NAS才能達到。
  • 翻閱照片時總有諸多回憶湧上心頭。許多人陸續離開人生舞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還有些朋友都像壞掉的硬碟喪失存在的印記,留存的人或日漸衰老(如我和老婆)或看起來也不怎麼快樂(如女兒)。這些都讓我驚覺得把握時光,珍惜所愛,好好生活。
  • 驚覺怎有如此龐大的照片群,日後有空整理照片就能消磨許多時間,不需要拍攝新照片。
  • 為什麼檢視照片會有特殊感受呢?仔細想想,每張照片當時拍攝時,都有拿起相機看顯示器的動作,雖然早就遺忘,但只要看到照片,似乎就能串連起當時記憶。

相片分享

  • Moments
    • 參考( 連結 5min ),功能類似google photo,能管理相簿,照片可依照時間位置瀏覽,LABEL資訊可手動輸入,也有臉部標記。輸入方式,同樣比照google photo,有手機端APP。
  • Photo Station 相簿
    • 參考( 連結  8:40 )。
    • 安裝步驟:Synology自有套件Photo Station 6.8.14 + PHP 7.0。安裝完畢後,會在File Station中產生新共用資料夾(photo),目錄中雖然會有上傳的照片,但不清楚實際運作方式。
    • 參考網站。香腸炒魷魚 連結 Shamus 喬爸 連結 官網教學影片 連結  連結  WORDPRESS結合  連結
    • 使用方式。
      • 由套件中心可啟動新網頁,或直接輸入網址(連結)。
      • 上傳方式有二,WEB介面機器可選擇單機照片或是原NAS中照片,必須依靠NAS轉檔。或PC軟體上傳 Photo Station Uploader(連結),win10 DS Photo。
      • 可進化成為blog,連結,評估實用性不高。
    • 版面功能:可調整項目有限,不適合單獨使用。
    • 分享:使用方法(連結)插件無法使用。
    • 整體:消息提到將停止維護,憂心更新狀況。
  • Photo 連結,DSM 7,分享功能較少,不適用。

使用心得:Synology的備份功能有目共睹,但一進入多媒體套件就明顯感覺出品質不穩定,因為自己是軟體工程師,對BUG的態度是開放的,但我無法忍受的是,許多人在官網論壇上重複提出疑問與抱怨,結果卻都是不聞不問的態度,這就讓人強烈懷疑公司是否有持續經營軟體服務的決心。或許這就是硬體公司跨足軟體產業的宿命,為求綜效不得不快速移植現有系統,但受限於開發能量,只要開發速度跟不上大廠,就會被使用者嫌棄,甚至開發者自身都會覺得氣餒。

WordPress

  • 安裝步驟:過程被包含進一次動作,且時間僅五分鐘即可完成,包含WordPress 5.5.3 (控制DB名稱wordpress 使用者wordpress_user 密碼同DB)+ web station + mariadb 10 (密碼寫在檔案中 port default 3007) + PHP 7.3 + Apache HTTP Server 2.2。安裝完畢後,會在File Station中產生新共用資料夾(web),子目錄wordpress。
  • 使用方式。
    • 設定,瀏覽器http://192.168.1.104/wordpress/wp-admin/install.php,選擇繁體中文,登錄網站密碼同DB及其他(還能修改)。後續設定http://192.168.1.104/wordpress/wp-admin/。
    • 內容,http://192.168.1.104/wordpress。
  • 如何移除wordpress目錄,直接由root網域連結。連結 連結 連結 連結 連結 連結 連結
  • PHP error 位置 /var/log/syslog。Light weight PHP code ( 連結 )。

使用心得:首次使用WordPress後發現內建相簿功能較弱,網路上精美的範例大多是由第三方網站付費後嵌入,而WordPress與Synology Photo Station整合度極差。至此,宣告放棄使用WordPress與Photo Station,決定僅啟用Web Server(連結),當成Static Page的儲存器。

網路環境及安全

目前NAS主機是透過PPPoE的固定IP模式與外網相互連結。

  • 要繼續調整防火牆設定(連結)。
  • 取消小烏龜(約100MB,但實際使用僅6MB/s)改換到WIFI分享器(約1G),終極目標是10G。
  • 要測試系統進入硬碟休眠時是否會影響網站存取。

附記:

  • NAS本身為linux系統。有許多套件可使用。
  • 套件:Telnet,可用網站管理者帳密登入連結
  • 套件:編輯器,直接編輯檔案。
  • 套件:CLOUD SYNC,NAS與公有雲如GOOGLE或DROPBOX的相互備份(連結 2min)。
  • 套件:USB儲存,選擇增量(連結)。

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2020年無緣的冰島行


冰島 Rinko Kawauchi  連結

2020很大的遺憾是籌畫已久的冰島行,因疫情被迫取消。回想自2019年春,為慶祝夫妻20年瓷婚紀念,且女兒也有空(離聯考尚遠),開始規劃。參考過一些資料,更詢問EVA、邱宣的親身經驗。完成旅遊計畫並據此在2019年十月預定了2020年夏季的機票和住宿。當時計畫為三個國家共計二十五天。先從台北直飛荷蘭阿姆斯特丹,遊歷並拜訪啓惠。然後是飛到冰島雷克雅維克,展開十二天旅程,為此行重點。最後到英國倫敦及劍橋和南部七姊妹斷崖Seven Sisters Cliff,拜訪邱宣。回台灣。

計畫趕不上變化,隨著2020年COVID-19疫情擴散,歐洲封鎖,人流停止,不得不取消行程。台灣到歐洲國際線航班和住宿是全額退費,歐洲內陸至冰島的來回機票,因是廉價航空無法退費,即使多次溝通仍無結果。有形的金錢損失和無形的時間損耗,都讓人沮喪。只能將行程封存,並且留下一些當時的紀錄。

一、景點。

旅行的目的地並不是一個地點,而是看待事物的新方式。旅伴和需求不同時,方式和收穫也會改變。冰島景點都是自然景點。依照類別分類如下。

  • 火山:熔岩(連結 連結), 內部(連結), 外型(連結)
  • 地熱溫泉:Hverir, Mývatn Blue Lagoon
  • 冰河:Glacier Hike, Glacier Lagoon
  • 峽灣:東部半島,西部半島
  • 峽谷:Fjaðrárgljúfur Canyon, Stualgail Canyon
  • 瀑布:Seljalandsfoss, Dettifoss, Goðafoss
  • 荒涼海灘:Black Sand Beach, Diamond Beach
  • 景色:Satour, 教會山, Golden Circle, 壯闊緩坡

Satour壯闊緩坡 連結

這些自然美景,都是要倚賴長途開車才能取得,還有很依賴天氣狀況。而觀察多數人紀錄,僅有三分之一為晴天,所以要有很大心理準備景色都沒有照片中美好。讓我回想起北海道道東時,時間久了,或是天氣不好,就容易淪為採點以及審美疲勞。為避免如此,要多安排即時回饋(例如Google Map的評論,呵呵),生態活動,健行和體驗活動等。

  • 生態 Dalvik, Hestasport - Reception
  • 🥾健行 Stórurð。東北部,(文章連結 影片連結 地圖連結)。來回距離:15公里,所需時間:5小時至6小時。
  • 🥾健行 Arnastapi - Hellnar
  • 🥾健行 Glymur
  • 體驗 Glacier Hike, Glacier Lagoon Boat Tour, Dalvik, Hestasport - Reception
  • 城鎮Reykavick。景點Hallgrímskirkja, 景點Perlan。
  • 城鎮VIK。賴仕涵(連結)。
  • 城鎮Akureyri。北部大城
  • 進階活動:中央高地健行活動 Laugavegur (文章連結 文章連結 影片連結  影片連結 這有公共運輸和團體)。
  • 進階活動:西北(即使是夏季,駕車也很危險,健行 Hornstrandir  連結  連結)。
  • 冬季:極光(連結 )

二、行程設計。

上述景點,放上地圖,會發現大多在Ring Road環線上。此環線可以有順時鐘和逆時鐘兩種選擇,有人提到若考慮先經過繁華和景點密度高的南部慢慢進入東部再到人煙稀少的北部,就選擇逆時鐘。而全程一千四百公里路程,有經驗的人都提到至少需要十天,否則沒日沒夜的長途移動,再加上每日更換住宿點,對旅行品質是個很大考驗。結合這些考量,計畫如下。

自己Google Map上儲存點

  1. 凱拉維夫機場,往旅程走(不是Golden Ring) 瀑布 Seljalandsfoss, 城鎮 Vik
  2. 海灘 Black Sand Beach, 峽谷 Fjaðrárgljúfur Canyon羽毛峽谷
  3. 💁冰河 Glacier Hike, 💁冰河湖 Glacier Lagoon Boat Tour, 海灘 Diamond Beach
  4. 峽灣東部,替代路線F-road Driving, 
  5. 健行 Stórurð
  6. 峽谷 Stualgail Canyon(整排玄武岩), 瀑布 Dettifoss黛提瀑布(魔鬼瀑布,水量最大,普羅米修斯拍攝場地)
  7. 地熱溫泉 Hverir, 地熱溫泉 Mývatn米湖, 瀑布 Goðafoss上帝瀑布
  8. 城鎮 Akureyri 💁賞鯨 Dalvik海邊城鎮
  9. 💁騎馬 Hestasport - Reception  景色 Satour附近大片平緩景致
  10. 西部斯奈山半島 Kirkjufell  景色 教會山 住宿(單車女提到Fagrabrekka Private Room 連結)
  11. 西部斯奈山半島 🥾 健行 Arnastapi漁港到Hellnar海邊小鎮(連結)。
  12. 西部 🥾 健行 Glymur瀑布位於Hvalfjörður鯨魚峽灣地區(連結)。
  13. Golden Circle Tour 此區觀光景點密度高最後參觀。並且和最後一日互相調整。
  14. 城鎮 Reykavick , 人文景點 Hallgrímskirkja教堂 , 人文景點 Perlan 珍珠樓, 溫泉 Blue Lagoon(懷疑)

三、交通住宿。

冰島大眾運輸工具並不發達,往來各城鎮只能靠汽車,因此,租車旅遊是首選。

  1. 普通車。七月中,三人適合,約3500元。 連結 連結
  2. Campervan(無屋頂)。七月中,三人適合,約10000元,實用性待考驗。
  3. Campervan(有屋頂)。VW California,三人適合,超過一萬元,實用性待考驗。
  4. MotherHome。七月中,三人適合,約16000元,參考 (連結 連結 連結 連結)。經過北海道洗禮後,較有概念。
住宿
  1. 旅館,七月中,三人住宿約7000元。
  2. 露營。普通來說每人每晚收費約在1,500克朗到2,500克朗之間(約12至15美元)。(連結) (這個 連結 很有趣,他說二十出頭沒錢才露營,可是我覺得就算是五十歲對於高房價也是無奈啊)。可以租借裝備(連結)。家人是嬌貴體質,帳篷不能用太簡單的,若是全家三人得選二房如迪卡儂4.2充氣帳(連結 重量16公斤,得增加託運,但值得)。
  3. 露營延伸項目:Camping Card(連結)、溫泉游泳池(連結)。

結合交通和住宿項目,可以組合出下面四種方案。

  1. 普通車搭配每日更換旅社,每日費用約11000。優點是舒適,缺點是行程緊湊彈性小。
  2. 露營車Campervan,搭配三、四日一次旅社,每日費用約13000。優點是彈性大,缺點是費用較前面高,且Camper的空間較小。
  3. Motherhome,搭配極少旅社,每日費用約17000。
  4. 普通車含帳篷,搭配二、三日一次旅社,每日費用約7000。

四、機票。

  1. 方案一,直接來回冰島(轉機一次),遠超過五萬。
  2. 方案二,直接來回冰島(轉機兩次),四萬六千。以阿聯。
  3. 方案三,中途停留英國或是荷蘭。

五、參考資料。

  1. 天氣:夏季基本是10~15度,氣溫超過15度叫做熱浪來襲。天氣變化快速。「如果你不滿意現在天氣,就再等五分鐘吧!」(If you don't like the weather now, you have to wait for 5 minutes.」。普遍特色是狂風,也就是遮臉照。
  2. 匯率:冰島幣數額除4大概就是台幣。
  3. 超市:依照價錢由低到高:小豬超市。
  4. 上網:10G的上網卡台幣1000左右(幾年前數字)。

六、旅行心態。

冰島的旅遊業興盛,外國遊客中以亞洲最多,夏天時的一號公路隨處可見東方臉孔。尤其是韓國、香港和台灣人,或許這是值得探討的文化現象。另外,蒐集過程中還隱約感受到,台灣人對冰島旅行的熱度,在2017至2018年達到高峰然後回歸常態(連結),但今年(2023)似乎又有增溫跡象。

冰島全國只有35萬人(比新竹市還少),土地面積卻是台灣3倍,整個算下來空曠度是200倍,這概念是,你身邊199個人突然消失的空曠感。人口少,當然沒有人文景觀,全都仰賴自然風景。這應該適合我們夫妻但非女兒,所以下次應該是兩人行程。設計上會以Ring Road為基礎,進階目標是說服景光參加Laugavegur健行。

最後是旅行意義的思考,在資訊流通如此順暢,文字、照片、影片等各種媒材組合下,雖然還沒出發,但感覺所有景點都已經去過不下一次。如此旅行的意義在哪呢?

七、參考資料。

  1. pkpo單車環島:順時鐘,40多天,後續有追蹤FB。(連結)
  2. 把世界當教室 連結 (順時鐘)
  3. 美國旅遊家(連結 順便練英文)
  4. Jack and Barb(連結 他們走過PCT)
  5. 冰島深度之旅( 連結 )
  6. 閱讀:不「應該」的人生-在冰島的人生7堂課
  7. Unlock Iceland( 網站連結  著作曬冰島,恭喜她懷孕)
  8. 冰島島民(連結),下面右邊書本作者FB連結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人類簡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1)

迫降大水窟

人類簡史,作者以色列歷史學者哈拉瑞,內容介紹人類從石器時代以來的演化與發展史,並將人類歷史分為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與科學革命。

類似跨時代,以宏觀角度分析人類文明進程的書籍,對於從小接觸理工知識的人來說,很容易就會被歸類為社會學的大眾科普書。類似通史性質的,曾閱讀過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而試圖將歷史演變歸因化的,則有槍炮、病菌與鋼鐵,兩本書都非常精彩,也獲益良多。

人類簡史的特點是,既有歷史發展的描述,更有作者一以貫之,也就是宣揚,人類因其特有的"虛構故事"能力,以此抽象的概念闡述各種歷史現象的成因。

遠古人類歷史

二百萬五十年前出現首次出現人屬,型態和東非黑猩猩(人科)差不多。人屬之下,平行存在多種不同人種,可能有六種,歐洲是尼安德塔人,亞洲是直立人。人屬的共同特色是腦子比較大,哺乳類200cm3  最早人類600cm3 尼安德塔人更大,當時的效應頂多是會製造石器。現今認為腦容量大是人類顯而易見的優勢,但在當時不一定是好事,考量大草原上生態環境和當時優勝劣敗弱肉強食環境下,反而是缺點。

  • 大腦消耗了更多的養分,得犧牲肌肉,才能供應腦部活動。也得花更多時間去尋找食物。
  • 但受限於人體直立結構,又有這麼大的腦,就得提前生產,然後要花長時間照顧。促成族群活動。小孩頭太大不好生,只好早點就生出來,但是不像其他動物生出來就能動,人類小孩還要經過漫長時間準備,所以需要團體共同照顧,也因此需要社會關係(八卦)的能力。但是這個漫長的過程,反而可以有很多時間"教育"。

一百萬年前,人類仍是採集和吃些腐肉。因為是吃腐肉,剩下的都只有骨頭,東西只剩下骨頭。必須要敲碎它。人的工具敲骨頭還有點用處。八十萬年前,開始會用火,三十萬年前,人類甚至會燒森林和草原。有堅果、塊莖和被燒死的獵物。叢林也被燒掉變成可以通行的草原。小麥、馬鈴薯、水稻比較好吸收,寄生蟲也會被殺死,進食時間更短,牙齒變小,縮短腸道也更適合讓大腦變大。

四萬年前,草原上採集晃蕩,隨著植物生長而遷移,範圍可能是幾十或幾百公里。如果當地非常豐富,可能會建立定居的村落。行為上類似公社。他們沒有什麼人造物,只有簡單的衣服,生活物品很少,但是每個人都很靈敏也必須類似全族群的狀況,生活似乎更舒適也更有意義(鼓腹而遊),每周只要工作三十小時就可以養活自身,人人關係親密,多樣化的飲食如磨菇、野兔、洋蔥等等,可以吸收到所有必須的營養成分,也比較少有傳染病的問題。大概可以活到六十歲,但是兒童死亡率非常高。有畜養狗。社會不是一夫一妻制度的核心家庭,關係是多夫多妻,不孕。小孩是共同撫養。不會有強烈的占有慾。彼此應該也有被暴力攻擊的狀況。普遍是泛神論,也就是任何一物種,物件都有靈魂。人類可以和石頭,噴泉,烏鴉都有靈的存在,死者也是有靈。人可以和這些靈溝通或是請求幫助。

不同部落中,雖然會有合作或競爭,但只是零星,沒有固定的政治框架。信仰和儀式也很不同。(這些是通過人類學觀察研究現在的採集社會推測而來)

智人與認知革命

十五萬年前,智人Homo Sapens出現,智人腦容量1200~1400cm3,可以說是人類的祖先。

作者開始便點明了本書最重要的重點,就是認知革命發生在智人身上。黑猩猩會彼此合作,但最常見是50隻,超過則不能互相合作。智人七萬到三萬年間,認知革命發生。突然DNA突變,思考方式不同了。認知革命體現的項目有二,語言和互相合作。

  • 獨特的語言結構。人類與言特別靈活,可以不同的組合,吸收組合不同的訊息量。八卦的工具,智人變成了社會性的動物,知道誰是騙子,誰可以交往,等等三姑六婆的事情。這些內容雖然很奇怪,但是卻能幫助合作。
  • 合作的原因是相信虛構的故事。核心的價值是,人類有種特殊的認知能力,就是相信虛構的故事。所以不同的人可以同時合作。集體想像中的虛構故事可以讓廣大的"陌生人"一同合作,彼此進行交異。只有智人能夠進行貿易。

有語言和合作之後,開始突飛猛進。繞過基因組這種慢速的改變方式,而是快速道路。故事可以迅速改變。通過文字創造出的想像的現實。依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迅速調整行為。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合作的方式更多。這比基因的改變快多了。

智人可以快速改變,並且傳給下一代(因為教育)。我們已經抵觸自然選擇的最大原則。以前維持幾萬年不變。但現在幾十年就會有很大的社會政治制度改變。認知革命。因為發展出了想像的現實,就會發展出行為模式,成為文化的主要成分。

同時,認知革命改變了智人對事物的認知,擴大了視野。四萬五千年左右,智人在身體狀況不變之下。製作更複雜的工具。

  • 透過工具跨海到達澳洲,船隻和高超的航海技術。
  • 製作出皮毛衣服保暖的衣物等等。可以勇於冒險。

合作網路加上各種工具,產生的結果有兩項,第一是智人將所有人屬其他物種消滅殆盡。

人屬各分支種族關係(連結)

第二個結果是各地的動物都大規模消失,可以說是生態殺手。可能有三個原因,一、人類文化進步太快了。會用火,讓森林變成草原,影響生態環境後,食物鏈改變。二、其他動物還來不及有生態反應就被人類殺光光了。這可能是演化始料未及。當然也有可能是當時氣候變遷的確也很大。三者綜合的效果很多動物所剩無幾。採集部落的人,並不會和自然是如此溫和的相處,而是很恐怖的清除了大部分的動物。對全世界上大型動物來說。人類是最後剩下的種族。

農業時代

智人吃的飽,社會也穩定多元,但一萬年前開始,在土耳其和地中海附近突然發生了農業革命。

農業革命的特色是,需要許多準備工作才能看到結果,以小麥為例,雖然蛋白質含量很高,但卻是很難搞的物種,必須反覆嘗試經歷很久之後才能種植,稻米似乎容易一些,但也只是好一些。種植的過程,得清掉石頭,除雜草,還要驅蟲(蝗蟲),還要弄出水源、以及糞便施肥。這是從早到晚都要照顧和處理的事情,需要耗費許多精力。相比於採集部落簡單豐足的生活,為什麼智人願意做這件事情呢?可能原因有二。

  • 宗教的需要,讓人停留在一個地方。採集者,也有可能是因為某種宗教原因,開始集中在一起。也因為需要讓人集中在一起,才開始嘗試進行農耕。
  • 氣候改變,一萬八千年前,冰河結束,溫暖多雨,小麥變多,人開始發現小麥這個物種,並且進行了一些實驗也開始逐漸依賴小麥。營地附近越來越多小麥,放火的因素也讓小麥變多。(PS.可能為新仙女木事件 連結)

農業的興起是個緩慢的過程,分階段進行的。但總之農業也的確就這樣開始了。狀況是。

  • 定居在小麥旁邊。逐漸變成聚落,一個月、一季、形成永久的村落。
  • 驅使農耕的時間和精力要投入更多。他們開始做越來越多的事情,採集的行為被擠壓。村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理小麥。
  • 發明更多工具還有儲存方式等等。
  • 物種越來越多(9000年小麥 山羊,8000年 豌豆 小扁豆,5000年 橄欖樹,4000年  馬,役用動物,並出現遊牧民族。3500年 葡萄  駱駝 腰果)
  • 形成聚落,可避開野獸,且糧食穩定的結果是以前四年才生一個小孩,現在年年有,使得人口增加。
  • 缺點是,農民的工作比採集還要辛苦很多,聚落又變成疾病的溫床容易生病(嬰兒的死亡率也比較高,約有三分之一會死亡,但總人口數還是比較持續增加)。食物來源也太單一不均衡,耕種的狀況不適合採集的身體設計人類的身體原本就不是為農耕而設計,為了農耕,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等等。
  • 要擔心荒年,蝗災,常常死傷更為慘重。
  • 預防其他部落的攻擊。

雖然有許多缺點,但這已經進入一個循環。一百人的群體,當時是狩獵採集部落,人會晃來晃去,突然間進入了農業社會。人類發現有種方式可以讓人類這個種族變得更多。糧食變多,小孩也變多了。為了養更多小孩,就要種更多小麥。且這個循環停不下來。對於壞處容易忽略。原本以為是進步多做一點事情,收成會好的多,孩子也不會挨餓,但孩子更多,小麥又要分。

而之後就是每一代人都繼續著上一代的生活方式。很難放棄自己建立的系統。雖然說對個人來說農耕並不好,但對智人種族來說,人口數量會指數成長。也就是說人過得比較不好,但人口數量卻更多,也就是說對整個種族比較好。一萬年,採集人口還有五百萬到八百萬,一萬年後只剩下一百萬人。農業人口卻到達了二點五億,人口急遽增加。不在乎其中的個體快不快樂。從這種角度來看,農業革命的本質,讓更多的人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

影響的結果。

  • 自我為中心,農民人口增加,也開始居住在村落中,和房屋建立起非常強烈的連結。變成更以自我為中心的生物,與家關係更強,範圍很重要。
  • 從此離開自然,自外於世界。進入純粹的文明社會。空間變小但是時間變長。所謂的自然變成人工打造的環境,整齊的果樹或是消滅外來者。
  • 對於所謂未來有更多的準備。也就是長期規劃。未來的重要性被提到史上新高。不確定性太高。只好生產出多餘的食物避免欠收年的來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產季節因素。必須多儲存一些。如果不早做準備,就活不久。

農業時代的虛構故事:宗教

公元前8500年,最大的村落大概幾百人,當時可能是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以手工為主要生產方式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滿足家庭生活需要,而不是交換(買賣)。社會分工不發達,社會分化程度低。社會流動性弱,各階級、階層之間壁壘森嚴,社會關係以血緣和地緣關係為主,個人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社會管理原則是家長制,人治為政治制度運作的基本方式。人們的思想觀念陳舊,迷信權威,懼怕變革。競爭機制不健全,生活節奏緩慢,因而,社會的變革和進步也非常遲緩。倫理型的規範對於抑制一般性的越軌行為有著不可替代的效力。

隨著農業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住在一起,公元前4000年,許多有到達萬人的城市,且控制附近的小村莊。公元前3000年,第一個埃及王朝,人民數十萬。如此多的人群聚,各種出現的事情和衝突該怎麼處理呢?如何劃分領土、乾旱等等事情怎麼辦。要怎麼解決利益衝突的問題呢。隨著人數越來越多,關係複雜。就需要一個明確的秩序來維持它。因為人類並沒有類似昆蟲般大規模合作的本能,而演化也還來不及插手,就必須自行發展出合適的架構。以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農民的社會基礎來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所謂階級結構。概念是就是將統治人物從平的社會成員中分立出來,他們通過社會職能的分工,由社會公僕變成社會主人,群體互相集結成為統治階級,剩餘則是廣大農民。

以埃及為例,古埃及三千年間,形成了金字塔般的四級階級結構。最上層是法老王,據說神進入了他的身體,他便變成神。人民對他的命令必須"絕對"服從。平時他頒佈法律,治理國家。戰時他是軍隊的統帥,率領人民作戰。他能任用大宦幫他治理國家。他死後被埋葬在一所美麗的陵墓內,從此在地下長生不死。因著法魯王的尊貴,他當然成為全古埃及中最有權力的,是至高無上的。

在法老王之下,有輔政大臣、祭司及大小官吏,其職責是幫助法老王辦事。他們住在石頭建成的華麗邸宅,過著舒適的生活,也就是貴族。

接著是所謂平民,包括農民、工匠和小商販。農民平時勤勞耕作,收穫須繳納租稅或還債。工匠常被徵調從事大型水利及其他建築工程,法老王多用穀物支付報酬。除一部分富商外,埃及的平民多住在狹小的土房裏,甚至好幾家住在一起。最後,在勞動力不足時,就由外吸收,把戰俘當作奴役對象,也就是奴隸。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多屬罪犯或戰俘,有些窮人因欠債也淪為奴隸。

這種階級不是因為生物和基因和寫在身體裡的項目,而是超越生物性的所謂"虛構故事",目的是為了讓不同的人能夠彼此合作。讓每天合作,和彼此連結有所依據。這第一個虛構故事就是所謂的宗教。

身份愈低的人,人數愈多,但奇怪的是,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願意相信少數人的統治呢?以埃及來說,維持的社會秩序是各人都願意尊稱法魯王是神,是尊貴無比的,是宗教,價值觀改變,就算對方是人,也可以被稱為神。被放入人心中的想法是宗教。

古老的宗教,大部分都是很區域化排他的,也沒有想要推廣的概念。所以只能夠成為當地的信仰。例如很多的泛神論或是自然論。例如某種動物或是石頭,因為採集部落都是在固定範圍內移動,地區性很重要。沒有必要說服其他地區。而且採集部落因為存在自然中,對於各個物種都是一視同仁。平等。萬事萬物之間是可以彼此互相溝通的。

宗教因為超越人類的秩序存在,因為超越人類的想像,可以抹平另外兩個論述(金錢和帝國)的脆弱架構。來自絕對的最高權柄。會發展出具有約束力的規範和價值觀。所以鬼魂精靈這種因為沒有價值觀,所以不是宗教。

農業革命開始,宗教革命隨之而來,農民因為控制著農場和耕種的土地,動植物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這些都是他的財產,不需要和這些物種協商。但是過程中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流行病等等,要怎麼辦呢?神就可以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和我們不能溝通的東西,例如有各種不同的神,分別可以和天氣、動植物溝通。所謂信仰更像是某種法律契約。用崇敬換取控制的權利。

隨著王國和貿易拓展,人們需要得到保障的項目往往是整個王國或整個貿易網路,泛神論似乎不管用,逐漸興起一神論。

公元前1000年,開始出現另外一種,有普世特質不論時空而永恆為真和堅定的推廣特質,這兩個特質,能夠成為廣大地區不同族群合成一個,像是伊斯蘭和佛教。更成為了,對人類的統一有了絕大的貢獻。

農業時代的特色:文字出現

一般生物對於所謂的規則都是寫在DNA中的,不會有違抗DNA,但是智人的規則大多數不在DNA中,所以必須要想辦法留下來。例如法律,節慶,交易等等。可是這些資訊太多,遠超過大腦的容量。尤其是數字。例如收稅等資料。這些怎麼辦呢?蘇美爾人第一個提出是部份表意只是數字紀錄,稅收財產等等。泥板和結繩語都是這類。主要是因為當時行政活動越來越多,需要有方式能夠記錄。

公元前1776年,巴比倫人數超過百萬,有漢魔拉比法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具有系統的法典,大致內容是大神XXXX,任命XXX在這片土地伸張正義,..三百條範例都是如果XXX,判決YYY。這裡面完整描述了當時社會價值觀,例如人可分為上等人和平民和奴隸,以及男性和女性。而所有的目的,就是讓各自接受安排,能有效合作,生產分配和取得更多保障,可以抵抗他人侵略甚至侵略他人(連結)。

農業時代的虛構故事:帝國

TBD

農業時代的虛構故事:金錢

TBD

農業時代為止虛構故事的分析

一般動物,並沒有要大量合作的狀況,但是智人非常奇特,總會有人想出方法,並且努力要讓團體變的更大。例如,商人推動金錢,宗教家推動宗教,國王推動帝國。不論如何,合作網路的確越來越龐大。

這引起了後面很大的改變。建構虛幻故事的能力,沒有信任就不可能有貿易,信任就要依照虛構故事。例如共同祖先,神靈,圖騰動物,美元,企業商標或是現在的資本主義,舉例為標緻汽車,只是個不存在的東西,股份有限公司這種奇怪的虛構。說故事不困難,困難在如何說服人相信。但只要成功了,就能產生巨大的力量。想像的現實。因為他們真誠的相信。想像中的現實日益強大。像膠水可以把個人和家庭結合在一起。與大量陌生人合作的能力改變非常大。

讓不同的人彼此合作呢?就是相信和認同同樣的事物。透過的方式,就是故事或是理論或是某種說法。這些內容都是想像的,主要目的也只是為了讓人們能夠合作,達到想像中,更好的社會,而所謂更好的社會,其實是思考出來的,而不是自然的。而這些秩序不能被所謂科學的方式進行驗證,都是想像出來的。自然的世界是可以證實的,例如重力,人類想像的世界就是不能驗證的。他們有三個特點。

  • 因為這個規範,永遠都是被堅持強調這是客觀的事實,是由偉大的神或自然不變的規律的法則所創造的。
  • 因為我們是在教育上被徹底貫徹,從人出生,一切事物中融入這個想法。從出生到死亡,都被虛構的概念圍繞,人造而非天生的規範合作著,這就是文化。透過教育和文化代代相傳。
  • 想像的秩序存在於人和人之間思想的連結,這些秩序並非個人主觀的想像,而是存在整個群體中,即使自己能夠改變,但是很難和整個群體相對抗。法律、金錢、神。共同想像之中。個人無法撼動整個主體。

各種合作網路如宗教、帝國、金錢等等,可看作是合作網路極致。以往生物的改變,都是要依靠基因的改變,但是太慢了。智人透過依靠想像建構出的秩序。建構出各式各樣的秩序和網路。但秩序的形成,也不是不可改變,隨著時間,新的故事產生,逐漸演進的。而隨著需要,不只是宗教,想像所建構出的秩序也會陸續開始加入城市 帝國 神靈 祖國 有限公司等等新觀念。是會隨著時間改變。1774年,美國獨立宣言,也是差不多,真裡是不言而喻,造物者,如果神聖原則XXX就會XXX。就和和模拉比完全不同。

要改變目前的想法,就要成立更大的組織,無窮無盡。身為人類不可能脫離這個秩序,每次都是進入更大的秩序。結果是合作網路越來越強大。從後面來看,前面各種秩序合作都很難公平,大多數就遍成壓迫和剝削和歧視。一次又一次,只是會越來越好。

社會設計的方法,似乎就是不斷創造出階級,從這種階級制度規範出人和人合作的方式。例如奴隸(上古);種性(印度);宗教(土耳其);種族(美國);性別(全世界);貧富(現代)等等。形成自我因果,不斷強化的象徵。作者花了很多時間討論階級的狀況。為什麼不斷出現階級,因為階級有其重要功能,不同階級的人不需要弄太複雜就可以互相溝通。

人類進展太快,合作網路的效應驚人,使得操作工具的能力大增,不斷產生出各種新的文化和社會機制。文化的演進遠遠超過以前必須靠基因突變才能達到的效果。速度實在太快,還不及反應。

  • 在外部環境來說,物種上,完全超過天擇的機制,生態系統來不及反應,其他動物都無法面對。人類自己也無法習慣和面對這個轉變。
  • 在外部環境來說,對行星環境的影響也是不斷消耗為主。人類自己也無法習慣和面對這個轉變。

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

父女同行,穿越成長迷霧

相信每個父親,在某個時間點,都會說出,【不敢相信,女兒都長這麼大了】這種話。我也不例外,雖然如今女兒已是擁有獨立自主想法的大女孩,但她在公園玩樂,在電腦前學九九乘法表程式,在雪山主峰登頂,在死去的寵物鳥前流淚的畫面,仍像昨天般的清晰。

或許是宿命吧,我們這號稱X世代的父親,多半迴避上一代對子女威權與冷漠的態度,改以愛的教育與親力親為為依歸。即使工作忙碌,但幼稚園的校外教學和畢業典禮也從不缺席,總是帶著沉重的相機,只為捕捉兒女活潑可愛的一面。等兒女稍大,開始懂事了,鼓勵他們適性發展之外,更常見到的是,在孩子們還沒開始問為什麼時,就一股腦想將自己天文地理知識像內功般灌入他們小腦袋中,就怕孩子們漏失了什麼。

只不過生命的各個階段,自有其發展規律。子女進入青春期後,不會因為照顧者是採用威權或愛的教育而有太大分別,在賀爾蒙影響下,他們得逐漸培養出屬於自己的想法,或許不成熟,或過於莽撞,但這也是每個人獨特的成長軌道必經歷程。

對此轉變,父母與子女若能彼此體諒,或許就能順利轉型,但對我來說不然,我總會覺得她的執行力太低,做事不靠譜,出於本能反應就想引導她成為有願景、計畫且努力實踐的人,也就是所謂的菁英。所以常常扮演起監督者的角色,試圖用道德制高點改變她的想法,久而久之就容易發生摩擦,造成關係緊張,雖然不會甩門大吵,但氣氛總是焦慮和悶悶不樂。

起初,我也曾努力檢討,只是左思右想後,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甚至還加大了監督的力道,希望女兒有所改變,想當然耳結果當然是更差。直到最近,終於領悟到,客觀來說,如果真的有執行力量表,女兒的分數的確不會高,但應該也能到達均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且每人天資和稟賦不同,要強求也求不來啊。既然無須強求,也無法強求,就放下隨時隨地都在查核和監督的角色,以更放開的心胸接受她的一切。

體認到這點之後,突然意識到,我成長了。以往的我總是抱怨,為什麼都沒有課程或指引,教我們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或是單純就是只想用自身經驗或最簡單的權威方案壓下去。若效果不如預期,著急之下,又不願低頭,過不了自己心中的坎,就會失控。

改善方式是抱持著客觀的態度,相信每個人是不同個體,鼓勵其建立自我,而且承認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情況與早年完全不同。若子女明確表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走的蠻愉快,只要不是作奸犯科,也沒有違背善良風俗,就好啦。

想通了這些,就會發現,其實我不該焦慮和悶悶不樂,反而該為自己的教育成功慶幸,為自己能看開菁英主義而慶幸。養兒育女,其實是上天給我的禮物,讓自己在中年這階段,因為對子女的愛,有機會好好審視自己成長經驗,重新認識自己,看清自己的來時路。該做的,就是陪伴和幫忙解決問題,共享她發現廣大世界的經歷,她會因此成為真正的自己,我們家庭生活也會更開心。

成長的路不會總是平順,而是充滿未知與無法預期。經過這些年,我體驗到的是,該走出迷霧不只是青少年,更是我們父母。讓我們父女攜手同行,穿越迷霧,然後看見人生更寬廣的風景。

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玩具:積木與仿真:零件

多數人想到積木玩具,腦中浮起無非是:肆意奔放的想像力和栩栩如真的擬真品。對童真兒童、創意MOC,或在樂高公司工作的設計家,或許真是如此,但對我這想像力枯竭的大叔,說到創意,那真是緣木求魚。

零件資料庫。由零件找號碼英文(連結) 由零件找號碼中文(連結) 國外資料庫位置(連結)。

順序上,只能先依照形狀列出各種分類,嘗試將現有零件對應到這些分類中,累積自己對零件的辨識能力。後面才有機會對實體,陸續拆解,互相印證,遠程目標是,藉此過程培養出創造新物件的能力。

基本造型:方形

方形為一切基本。基本磚:例如六人行公寓牆壁和愛情書的封面,就是用基本磚層層疊上去。此類型的歷史最為悠久。實際操作中,越大塊的出現頻率越低。另外,堆砌牆面時,為強化結構,可左右參雜。

1X多單位
特殊造型
2X多單位,大於三單位的還沒見過

科技磚(介紹資料在科技磚頁面):挖掘機的機體和鏟子則是用科技磚堆砌,科技磚是一整排,附有整排的孔洞。孔洞之間由小卡榫連結,卡榫種類眾多,有一比一,一比二等等。某方面來說,所有基本磚能作到的項目都能用科技磚完成。而科技磚可以長距離跨幅連結,大大減少堆疊的動作。

薄形磚:一個立體磚塊可由三個薄磚塊替換,薄磚的類型和基本磚類似,但因體積小能做出更細緻的作品。分類上可依照單位分成,一、二(存量最多)、三(種類最少)、四、六(缺乏五)。顏色多樣甚至包括透明色。

平面類,可以透過上述積木堆疊成為平面,也能直接使用科技磚中幾種實心平板,如下。或是超大片薄形磚,可用於底板,例如FRIENDS的客廳或海底世界底板(16X16)。

兩種

薄形磚的變形:基本薄形磚外,手邊有五種變形。分別是切去一個角,切去四個角,斜切一邊,斜切二邊,切出弧形。


基本造型:立方柱(體)

立方柱是建築和交通工具最常見結構,基本磚的範例如下。

四方柱體
拆解,交錯搭建

科技磚的範例為海爾和黃弔挖土機的筒子(中間可讓動件穿越)。

基本造型:方形的小變形

薄形磚有種變形是類似L字型,還有切出四個角的。基本磚也有類似元件。(要重拍)

基本造型:斜邊(面)

斜邊大多應用在建築物的側邊牆壁。上下都有接點,種類甚多。

1X2X1,1X2X2(這類少),1X2X3(模擬山壁),1X3X1(這類少)

僅下方有接點:為上述變形,種類也非常多。

薄形磚的變形中,有兩類是斜邊的。(要重拍)

科技磚中有一種是斜邊平面,(要拍),以及下面幾種都有斜邊的元素。

嶙峋大石(2) 四面尖 有隔線三角形 一端是連結一端是三角形

基本造型:三角和多邊體

三角出現機會不多,金字塔是最好的例子,連結

基本造型:圓片

平滑面類似蓋子,如下圖。依照大小區分,共有六種。

結構用圓片,如下圖。

可組合成圓形
基本磚變形四個可以構成圓
雙邊弧形怪異版本,用處不明

基本造型:圓筒

圓筒的應用很多,例如打字機的圓筒,白城的中心區域,大樹樹幹都可以看成是圓的一種。

白城的設計類似蜘蛛網,內層是實體圓心(因為這是可以找到最適合),若要製作更大的圓形,中間是透過鉤子搭出來。

花瓶形狀類似個酒瓶,並不是完整的圓筒。由八面的結合件,特別注意上下端的封口。

基本造型:圓球

範例是行星模型中,太陽或是地球,做法是中間做出六面體盒子,貼上圓弧形就是球形。表面再貼皮。

基本造型:弧形

積木都是方形居多,弧形較少見。

單邊弧形:

有兩種,可用在門廊
單位為一,大量用在肌肉或植物
寬度超過一單位有四種
基本磚變形單位為一的弧形

薄形磚的變形有弧形。

雙邊弧形
六種


形狀上作出弧形的,例如西征輪框上部。

基本造型:大弧面

一般都是用於科技磚,尤其是車船的外圍,也可以應用在花草大葉片上。


基本造型:線條

線條大多數使用用於科技磚。如果要應用在造型上,例子包括,植物,因為枝條延伸出去,非常類似線條物件。SIN類旋轉條紋。

不同部件的連結:固定

兩側或四方有連結顆粒的基本磚,它們可以達到兩側或向四周伸展,簡單的說就是讓物體長大。例如打字機的圓筒和打字板的接合處,或是愛情書的封面,或植物花朵。

利用轉折平板向四處連結,大量應用在花朵植物。


多個轉少的,例如百合花中心頂部,就是個四轉一。

不同部件的連結:可轉動

轉動:鉤子

一方是鉤子,另一方是圓棍,兩者可互相連結。例如,小鳥的腳與樹枝關係,白城中心圓柱與外圍物件關係,desk worker的椅背和座椅接合處。

棍子(3) 卡榫(10)
其他棍子:人偶用來拿武器的短棍
其他卡榫:翅膀(放在後面,被轉作大片葉子),刀(放在後面,被轉做花瓣)

卡座

這形狀十分特別,以兩單元左右空間,提供單一平面轉動。例如,六人行大面積窗戶。

轉動:圓球

類似關節的設計。

轉動:夾板

設計與眾不同,但總覺得功能上,這和鉤子有什麼不同呢?

轉動:圓扣

透過上下兩個小圓扣,連結兩組項目。且兩者角度可隨意調整。例如,白城城堡圍牆,六人行房屋轉折處。

單面圓桶

兩個圓桶,彼此在單一平面轉動。類似於科技磚轉軸所提供的功能。例如,小鳥的關節。

其他:現成物品

為了方便製作模型,有些現成的物品。植物花草如下。

雜草 葉子(大) 微小葉 大蕨葉
葉子(小) 花蕊(三尖,應該還有六尖的)
花蕊常出現在專門花草專案中,各個花蕊可以互相堆疊。
草叢 海草 三瓣葉 松樹模型 藤蔓 花朵1 花朵2 微小花瓣

人偶及其配件。配件非常凌亂,目前作法是,看不懂的配件都放在最後一類,看不懂區。

家具,例如六人行公寓:門窗,花盆,桌椅,水杯。

食物,例如火雞,胡蘿菠。

動物。

鯊魚、海星、??

奇怪且無法分類項目,原始來源可能是化學防護盾牌,人偶武器等等。原本找不到意義,但許多花草植物專案,巧妙將這些形狀奇異的小物賦予意想不到效果。前提應該是,要熟悉這些小物的外型,試著將其內化,才能方便選擇。

其他:裝飾用光滑板

  • 全平面,長條或是板狀。
  • 全平面,L型或邊角為弧形或四分之一圓形或小圓蓋(1X1)或大圓蓋(2X2)。
  • 立體,例如某邊折起來,可以當椅子椅背等等。

2021年5月18日 星期二

技術筆記:眼科儀器

白內障

白內障是指瞳孔水晶體中蛋白質變化混濁現象,依照其對視力影響程度,嚴重者必須以手術摘除置換為人工水晶體。

醫師檢驗:

美國國家眼睛總署(National Eye Institute)發展出來的水晶體混濁評估系統(Lens Opac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  LOCS),採用此評估系統之第三版也就是LOCS III可界定水晶體混濁程度。此為醫師透過細隙燈觀察瞳孔後自由心證判定,並沒有數值標準,因此僅能提供參考用。

儀器檢驗:

參考論文Cataract diagnosis by measurement of backscattered light,2011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設計一款手持式檢測儀,以眼罩罩住全眼,內有三個微弱光源,發射背景光,並且透過內置相機和側邊OLED螢幕,方便測試人員將眼睛移動到中心位置。

雷射光波長650nm,由中心射向瞳孔,反射的光線會向外反射,與眼底鏡不同,白內障不需要中心成像,而是要採集反射光散射強度。設計上採用環形光電接收器接收反射強度,經過處理可以得到100mV至500mV之間數值。並且顯示在OLED畫面上。

論文檢查28個眼球的機器:並沒有避開散瞳,反射的光線,並不是取得中心成像,而是透過眼睛外部的,接收光的強度,這個接收器的形狀是此裝置特點。數值顯示在畫面上。

未來白內障將日益頻繁,類似裝置體積小,價格低廉,可幫助病患在家就能掌握自身病程,深具普及潛力。

眼底鏡

眼底鏡可觀察眼底視網膜,提供視神經、血管病變資訊,也能協助偵測早期糖尿病。臨床上,眼科醫師可能會先由散瞳劑(Mydriatic)維持瞳孔為開,一手持光源以不同角度掃描眼底,一手持20D透鏡用肉眼觀察視網膜狀況,過程中全憑手感和經驗累積。

眼底攝影機算是補足上述無法紀錄和量化之不足,同樣是需要散瞳劑,但病患倚靠在設備前,先由低光,讓相機可以觀察到眼球進行位置調整和對焦,再透過閃光燈或高亮度LED單張拍照。廠商包括竹科晉弘(連結)及台達代工。照片的好處是可記錄並能轉成教案持續提供更優質醫療服務,累積眾多的資料也成為人工智慧與醫療最常見的訓練集。

這其中,很重要的是20D(60mm / 8mm)非球面鏡,該透鏡可將短直徑的眼底曲面拉回成平面圖形,除20D外,更有30D 50D等等,數字越大可視範圍更大(類魚眼)。採購來源包括VOLK(連結  台灣代理商在國父紀念館附近),taobao連結

新一代眼底鏡的設計重點。實體機器可參考 連結 連結。老闆Paul Yates曾到公司拜訪討論商品化可能性。
  • 解決Mydriatic問題,光源改用不可見紅外光,瞳孔不會自然收縮,相機部分則要移除IR-Cut。
  • 光路上,為避免中心部位散射,改由環形光射入眼底,反射光由中心收回。
  • 透過畫面拼接,提供更大範圍眼底資訊(連結)。

附註曾經下載過眼球模型,連結

OCT

OCT概念更複雜,相關資料整理如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