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家族行-日本北陸-D1-金澤兼六園,東茶屋街

金澤城前大合照

拜小妹全家回台省親之賜,今夏特別安排了一趟家族旅遊,地點是日本北陸。在這之前,從沒聽說過北陸,也因為是跟團旅遊,事前不需要做功課,直到親身經歷及聽導遊講解後,才對北陸景色和歷史有些瞭解。五天下來,對這留下很好印象,適合自助或慢慢遊玩。而且有機會能和妹妹,媽媽,姪女在這麼美麗的地方遊玩,真是難得的樂事。

日本印象

我們出發當天,正逢颱風登陸,直到起飛前一刻,都不能保證是否延遲,難得未雨綢繆的我,還為此特地加買飛機延誤險。所幸班機準時且安全的起飛,搖搖晃晃三小時後,近中午抵達富山機場。

全團都吃完了,顧婷還能悠閒慢慢吃

午餐是日式風味料理,飯店名稱是"海鮮問屋 柿の匠",剛入座,大伙就發出驚呼聲,日本人用餐擺盤實在太精緻啦,烏龍麵,握壽司,生魚片,天婦羅,味增湯,水果,沙拉一樣不缺。分量不多,但精緻。甚至可說是此行各餐中最好吃。

兼六園


餐後抵達金澤兼六園,號稱為日本三大名園,更像是巨型假山假水假樹大集合,與中正紀念堂佈景區類似,適合拍照。只見導遊阿正站在固定地點,不厭其煩的招集團內各家庭,幫忙拍照留念,口中還不時喊著要有水中倒影等句子,而且樂此不疲。

茶屋

之後參觀東茶屋街,茶屋在江戶時代是觀賞藝妓舞蹈和聆聽音樂的地方,也就是現代的酒店或居酒屋。幾乎都是二層木建築,一樓外側均裝飾細長木條格子,二樓由片片窗板遮蔽,漫步街道上,只見三三兩兩外國遊客,少有本地人,藝妓則是一個也沒見著,冷清,只有屋簷下雛燕吱吱叫聲及忙碌覓食的親鳥還撐起些生動熱鬧。

顧婷正準備拍雛燕,拍了好久好久

晚餐是燒烤自助餐,第一次在自助餐中發現自製可麗餅和棉花糖設備,小朋友很喜歡。我則是在減肥和吃到飽中,還找不到平衡。

做了四次可麗餅,好幾次棉花糖

今晚住宿金澤東急,位在香林坊區,附近有許多百貨公司和精品店,可惜已過打烊時間,大多數都休息,居酒屋則是熱鬧到不得了,即使九點多,仍有許多穿襯衫打領帶上班族,三五聚集在此。導遊事後提到,日本男人下班後太早回家會被看不起,寧願窩在居酒屋也不願回家,不過令人疑惑的是,一群男人有什麼好聊呢?

大致地理狀況 (我是地圖狂)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農禪寺

農禪寺 空花水月

長久以來,就想帶老婆參訪農禪寺,今日趁著到台北省親,會後仍有些空暇,興起,轉來這參觀.

印象中,禪寺都是依山而建,所以當我們在廣闊的關渡平原上見到農禪寺時,一時間還無法適應.循著車道進入寺院,眼前一片遼闊,正前方是一大面水域,水域左側有條灰白長廊,隨著長廊前行,視線自然移動到莊嚴的正殿,接著向右,是幾株搖曳的大王椰子樹,樹下守護的是同色系的舊農禪寺,這時視線已是很遠.不過視力夠好的話,還可以見到更遠處嵌有金剛經文的牆面,將新與舊禪寺銜接合一,成為統一格局.

我們在殿前水面駐足許久,除了拍照呆坐,就是被這建築之美所震攝.而且禪寺與後方樓房林立的北投市區保持著一定距離,所形成的遺世獨立氛圍,象徵著宗教是紛亂紅塵中,人們最深沉依靠.

不過這一切,與背後七星山和藍天白雲相比,不論是禪寺或市區,滾滾凡塵都顯得如此渺小,我們只是被天地包容的角落.自然就感覺生命之卑微與自然之無窮.

回來查詢資料,提到建築師姚仁喜初時,是以聖嚴法師箴言[空中花水中月]為整體設計理念,希望將空花水月本是虛物的精神,融入建築中,加入幻影元素,所以打造了這一片水域及蓮花池,而清水模工法,可以將建築最本質元素呈現出來,頗有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精神.

我沒有宗教信仰,不瞭解禪寺該具備何種功能,但今天農禪寺參觀行,的確能感受到建築之美,至於天地是否虛幻,人們是否在這提昇更多正念,就無法企及了.

附上牆上四句我很喜歡的話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TODO WALL

我有一面TODO牆,羅列著所有待辦事項, 越上方越重要,

從小,我就習慣訂定計畫,例如讀書考試要有計畫,工作生活也要有計畫,計畫依步驟又區分成子項目並給予執行順序.-我則像機器人般,依照這既定順序,逐一將其完成.而日子,也就在這周而復始循環中,一天天的過去.

原本,我以為世上所有人都是這樣過著,不過,如同大多數人結婚後,都會從另一半身上,瞭解每個人有多麼不同.我也從老婆身上發現,她不需要計畫就能過生活.起初還以為是她工作分量少,所以不需要計畫,之後才發現,她工作之繁雜,遠超過我想像,這種狀況下還不需要計畫,並且都能順利推展.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再仔細想想,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不是愛計畫之人,那我是從何時?何處?學得類似習慣呢.記憶中,好像是國二或國三時,開始有聯考壓力,無意中看見一本討論[提升讀書考試效率]秘笈,覺得有用,就這麼有樣學樣的成為現在模樣.也算是聯考制度對我的影響.

這習慣無所謂優或劣,而且從年少累積至今,也不可能改變了,家人也都見怪不怪,只是有一次,我的待辦事項中,居然第一項是"幫女兒買生日禮物".原來是女兒知道我習慣,自己偷偷將她的希望偷渡進來,還有一次,我說好無聊啊,女兒在一旁提醒我,爸爸你某個項目放好久都沒完成,該努力吧,怎麼會無聊呢?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工程師看智慧手錶

圖片左到右分別是 Metawatch,Pebble,QWatch,Sony SW2

近半年,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好幾款智能手錶,而所謂的接觸,可不是mobile01小編開箱文般,戴著三四天,寫心得就算完事.而是必須配合不同智慧手錶,撰寫不同APP,更有甚者,還要研讀HACKING手錶原始碼,創建所需功能,說不要臉一點,都可自稱為智慧手錶達人了.

不過,這之前二十年,我是不戴手錶的.最後一次戴手錶,也是學生時代因為考試要注意時間,女朋友約會要準時,才勉強戴著.要個長年沒手錶的人研究智慧手錶,就好像讓個素食者,當牛排店師傅般荒謬.

畢竟我是個專業又敬業的上班族,雖不習慣,這陣子還是盡量讓手錶不離身,也下載許多手錶專屬應用程式,使用後仍找不到非手錶不可的理由.再加上待機時間短必須常常充電這個致命缺點短期無法克服,整體來說,我並不看好智慧手錶在消費型電子產品市場的未來.

可是我所進行的醫療領域應用算是例外,一般人覺得厭煩的貼身裝置,對病患來說,因為可以隨時獲得警示,讓病患安心,類似缺點反而能成為優點,有可能大放異彩.

下面簡單列出幾款測試過手錶...

第一種,微型Android手錶,主要是將常見的Android平台微型化,縮小電源,裁減不需要軟體功能,中國智器,台灣蓋德,第一代三星Gear都是如此(鉅景智慧眼鏡也相同).優點是,製作容易,缺點是,無法優化以及耗電量大.經過測試的評論是,這應是四種手錶中,成功機率最低的一種,三星第一代Gear全球僅賣出五萬隻就是最好印證.

第二種,手錶僅是手機的延伸,外型部分,必須要彩色觸控螢幕,操作也得要類似手機,最大特點是,所有功能和畫面都是來自手機,範例包括Sony Smartwatch,Google Wearable Watch(Moto360,LG G Watch,Samsung Gear Live),Qualcomm Toq.其優點是,彩色易操作,APP也容易撰寫.缺點是,僅能與Android手機配合以及較耗電,且手機不在身旁時,這手錶就是個廢物,從手機廠角度看,類似產品可以提升手機出貨量,當然支持,從Google角度看,手錶能蒐集到更多個人資訊,更是會支持.所以短期內,這類產品會成為主流.

第三種,手錶功能像瑞士小刀般短小精悍.最著名為Pebble,它採用特化FreeRTOS,開發者必須用C撰寫應用程式,在手錶上獨立執行.通訊上,可與任何藍芽裝置溝通.與前種相比,沒有手機時也能獨立運作.類似產品還有Agent,優點是,省電,彈性大.缺點是,只有Greek才能了解它,難普及,感覺會存活,但會限縮在某些專門領域.

第四種,實驗室產品,例如Metawatch,這不太像手錶,比較像工程師開發板.雖然功能最少,但卻佔了我最多時間,包括研究原始碼,使用IAR重編譯系統,過程十分有趣.我還嘗試以Arduino, OLED, BLE拼湊DIY個手錶呢.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關於工作,我想說的是..


上班時,Clips會測放,桌面上有3D驅動平台,NB,桌機

仔細看Narrative Clip照片,會發現個有趣現象,就是絕大多數畫面,我都是在辦公桌前.也就是在工作.

細數我從事過的工作,從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知識檢索,網路廣告,到導航機,數位相機,再到現今醫療設備.看起來琳瑯滿目,不過本質上都是環繞著資訊軟體開發,也因為基礎類似,做起來並不會覺得哪裡不適應.都還游刃有餘.總和這幾年經驗,發現軟體開發有幾個特點,蠻適合我.

第一,相較一般工作,軟體開發較複雜,能持續刺激思考,工作挑戰性高.以輸出輸入為例,以往只要管理螢幕及鍵盤,現在輸出要考慮WIFI,藍芽,輸入也要加入感測器和網路.各種開發架構和工具也日新月異,而且是以跳躍式發展著.

第二,軟體開發較獨立,適合我等不擅人際的宅男宅女.眾所周知,程式世界的本質就是充滿規則,掌握要領後,即可控制一切.不需介入公司或客戶間互相溝通等紛紛擾擾.

第三,身處消費性產品公司,步調快且貼近市場,開發的產品,不時會有人檢驗,也持續收到新需求,有很高的回饋性.

老闆要求,要做事啦

不過,隨著年紀漸長,對自己能達到以及不能達到的範圍越來越明確,就會思考現今工作狀況是否還能持續,以及如何持續.更有甚者,也會思考工作意義究竟是什麼,除了取得收入外,是否能真正解決什麼問題,進而幫助他人?這與目前是不是在夢幻公司工作無關,也與能否賺大錢無關,算是典型中年危機會遇到的問題.雖然抽象但就是得面對.

士林科學教育館一小時遊

扭扭DNA

最早的科學教育館,位置在南海路南海學園邊,外觀比照北京天壇,之前常去植物園時,抬頭就能看到它.但從沒進去過.新館遷往士林後,也無暇進去.今日正好有一個半小時空檔,懾於太陽威力,無法去農禪寺,轉到這來看看.

我們時間不多,只逛了三樓展場,簡單參觀了生物演進,基因原理,福衛成果,以及半導體介紹.展場動線還不錯,內容部分,感覺專有名詞和瑣碎知識太多,也稍嫌艱深.

自然科學,其實是很有趣的學門,重點應該是培養出觀察,勇於解決問題的精神.而類似科學教育館,多是成堆鉅細靡遺的知識,感覺只有壓力,難以激發熱情,似乎違背初衷.館外面聚集練舞的年輕人都更有活力啊.(喔只有壓力 沒熱情 不就是說我嗎?)

以我來說,雖然對演化,基因有些瞭解,也知道細胞內散佈的粒線體和內質網究竟是什麼東東,但這些和我究竟有什麼關聯?只能拿來和女兒說說嘴而已嗎?當然不是啊.學演化,若能酌量摘錄達爾文在小獵犬號上的日記,讓學生在同一個情境,體會達爾文辯證的心情.未來,他們才能擁有自己的見解.學細胞,若能用放大鏡看草履蟲,也會更真實.

當然,這是夢想.就像當初背的要死要活粒線體內三羧酸循環,都沒意義了.對中年大叔來說,只要冷氣強,就是個好地方.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中原大學/光展覽

許久沒有兩人合照 大光/小光, 個人蠻喜歡這種小確幸風格

周末北上,繞去中原大學藝文中心,參觀光的覽展.這展覽很多元,從功能來看,有十幾個不同時期煤油燈,也有現代電燈,從造型來看,有藝術創作,也有工藝設計品.從材料來看,木工,塑膠,鐵器都涵蓋到了,

各國煤油燈

眾多展覽品中,女兒對於漢朝赤壁戰煤油燈特別有興趣,這應該是聽太多歡樂三國志後遺症.不過身為現代人,真的很難想像古人入夜後,就靠這些小煤油燈,怎麼過日子?

現代燈,除了照明外,更重要是設計感,以及營造氛圍的能力.最近物聯網盛行,某款可透過手機遙控,配合心情環境,呈現不同光度顏色的智能燈出現,還得到不少融資.真好奇,未來的燈,又會是什麼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