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阿公

紀錄些事項,有機會補充內文 生於民國三年江蘇省吳縣,未滿四個月父親(顧立堂)便過世,成為獨子,連同姐姐一人,由母親(葉氏)辛苦撫養長大。

及長到上海當腳踏車店學徒。以往我總疑惑著,江蘇魚米之鄉,為什麼會到上海當學徒呢?長大後有機會回到阿公出生地才有了概念,老家現在行政區是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碧螺村新紫金庵附近,雖然在太湖旁,但實際上卻是丘陵地形,以種植楊梅和茶葉為主,很辛苦。

三槍牌腳踏車是當時很名貴物品.同時間開始有摩托車,順應時勢進入摩托車店舖(同昌車行),販賣德國重型機車.接近民國二十年,國民黨南京部隊成立機械化學校,增添24台摩托車,爺爺以隨車修護學徒身分進入當時南京部隊服務,同行的還有師父及同僚(沈權生??黔寶湘寶父親),服務期滿後,考量部隊月薪五十元(當時摩托車維修每月二十元)較高留在國民黨部隊,並入黨.工作以大卡車,裝甲車等後勤事項為主. 之後回江蘇老家,和附近村莊施宛如成婚,繼續回南京部隊,中日戰爭加劇,部隊撤離,阿公是留守人員,直至南京淪陷時,穿便服偷偷渡江到湖南,再回江蘇(淪陷區)接阿婆一起前往湖南和部隊會合.民30年,部隊駐守湖南洪江,生大伯父洪生,33年生洪馨,之後中日戰爭接近尾聲,隨部隊撤退四川,抗戰結束後,經寶雞生寶珍,回鄉,算結束軍人身分. 一年後抵江蘇,老爸那時還小,還曾讀過私塾,民38年過年阿公,阿婆,老爸和大姑媽到上海,碰到部隊同袍,大家說共產黨要來了,快快隨他們走吧,或許以為戰事很快就會結束,或許是想留個小孩與母親有個照應,他們沒再回東山,就這麼上了船,抵達基隆.此後與大伯父兩地分離五十年. 既然到台灣,也就成了軍人,先到台中干城附近,大姑媽生重病,賣了好些金子換盤尼西林治好,接著隨部隊各處遷移,民39年到斗六,有台生(已隨國民黨轉進台灣,可能以為很快會回大陸吧,只用[台]這個字),到永康,有永生,民43年到潭子,有台珍,民43到49住潭子.老爸也十多歲,初高中就在台中復興路上裝甲兵子弟學校宜寧就學,同時家中開始養雞.這時阿公一個人在湖口,直到調往台中干城,以裝一師少校聯絡官(??)退伍.退伍時考慮一大家子人沒辦法用月薪過生活,領足退修金繼續養雞,養鵪鶉.之後搬到台中北屯三光巷,後來賣一些地改買二分埔(北平路和柳川邊)地由小叔叔繼續養雞,重劃後又由小叔叔移往新社月眉. 總括起來,雖處動盪時代且從軍,但因為從事後勤,不太面對第一線戰爭,相反的當時流傳[馬達一響,黃金萬兩],頗能藉著後勤運輸之便取些小國難財,抗戰勝利後立刻回鄉,也沒經過慘烈的國共內戰,金門砲戰.不過即使如此,大江南北總是跑遍的,從小孩子名子就可看出足跡,那時候的人似乎也都是哪邊生就用那個名子. 我出生時阿公已經六十歲,在三光巷養雞,除養雞外,曾因賣出養雞土地賺了些錢,大半卻虛擲於苗栗煤礦挖掘計畫.兩岸開通後,立刻回江蘇老家省親,也到中國各地旅遊,幾年後阿婆去世,遂長期住在大陸老家至今. 至於老爸,宜寧畢業後,曾經面臨是否讀軍校或是大學抉擇,選擇文化食品營養後,過了一段窮學生生活,畢業後到嘉義服兵役,回宜寧教了四年書,民61-63兩年間到嘉義國中教書,住楊家,63年後改到啟聰直到退休。

爺爺最後葬在江蘇老家或是新社?似乎是骨灰分開?不確定。對從小如此照顧我,到了人生後期,自己很少出現也少祭拜,不解。阿婆也是。

1 則留言:

  1. 真實的人生紀錄,有了綱要,希望可以補充詳細內容,就是一部好看的家族史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