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人類簡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1)

迫降大水窟

人類簡史,作者以色列歷史學者哈拉瑞,內容介紹人類從石器時代以來的演化與發展史,並將人類歷史分為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與科學革命。

類似跨時代,以宏觀角度分析人類文明進程的書籍,對於從小接觸理工知識的人來說,很容易就會被歸類為社會學的大眾科普書。類似通史性質的,曾閱讀過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而試圖將歷史演變歸因化的,則有槍炮、病菌與鋼鐵,兩本書都非常精彩,也獲益良多。

人類簡史的特點是,既有歷史發展的描述,更有作者一以貫之,也就是宣揚,人類因其特有的"虛構故事"能力,以此抽象的概念闡述各種歷史現象的成因。

遠古人類歷史

二百萬五十年前出現首次出現人屬,型態和東非黑猩猩(人科)差不多。人屬之下,平行存在多種不同人種,可能有六種,歐洲是尼安德塔人,亞洲是直立人。人屬的共同特色是腦子比較大,哺乳類200cm3  最早人類600cm3 尼安德塔人更大,當時的效應頂多是會製造石器。現今認為腦容量大是人類顯而易見的優勢,但在當時不一定是好事,考量大草原上生態環境和當時優勝劣敗弱肉強食環境下,反而是缺點。

  • 大腦消耗了更多的養分,得犧牲肌肉,才能供應腦部活動。也得花更多時間去尋找食物。
  • 但受限於人體直立結構,又有這麼大的腦,就得提前生產,然後要花長時間照顧。促成族群活動。小孩頭太大不好生,只好早點就生出來,但是不像其他動物生出來就能動,人類小孩還要經過漫長時間準備,所以需要團體共同照顧,也因此需要社會關係(八卦)的能力。但是這個漫長的過程,反而可以有很多時間"教育"。

一百萬年前,人類仍是採集和吃些腐肉。因為是吃腐肉,剩下的都只有骨頭,東西只剩下骨頭。必須要敲碎它。人的工具敲骨頭還有點用處。八十萬年前,開始會用火,三十萬年前,人類甚至會燒森林和草原。有堅果、塊莖和被燒死的獵物。叢林也被燒掉變成可以通行的草原。小麥、馬鈴薯、水稻比較好吸收,寄生蟲也會被殺死,進食時間更短,牙齒變小,縮短腸道也更適合讓大腦變大。

四萬年前,草原上採集晃蕩,隨著植物生長而遷移,範圍可能是幾十或幾百公里。如果當地非常豐富,可能會建立定居的村落。行為上類似公社。他們沒有什麼人造物,只有簡單的衣服,生活物品很少,但是每個人都很靈敏也必須類似全族群的狀況,生活似乎更舒適也更有意義(鼓腹而遊),每周只要工作三十小時就可以養活自身,人人關係親密,多樣化的飲食如磨菇、野兔、洋蔥等等,可以吸收到所有必須的營養成分,也比較少有傳染病的問題。大概可以活到六十歲,但是兒童死亡率非常高。有畜養狗。社會不是一夫一妻制度的核心家庭,關係是多夫多妻,不孕。小孩是共同撫養。不會有強烈的占有慾。彼此應該也有被暴力攻擊的狀況。普遍是泛神論,也就是任何一物種,物件都有靈魂。人類可以和石頭,噴泉,烏鴉都有靈的存在,死者也是有靈。人可以和這些靈溝通或是請求幫助。

不同部落中,雖然會有合作或競爭,但只是零星,沒有固定的政治框架。信仰和儀式也很不同。(這些是通過人類學觀察研究現在的採集社會推測而來)

智人與認知革命

十五萬年前,智人Homo Sapens出現,智人腦容量1200~1400cm3,可以說是人類的祖先。

作者開始便點明了本書最重要的重點,就是認知革命發生在智人身上。黑猩猩會彼此合作,但最常見是50隻,超過則不能互相合作。智人七萬到三萬年間,認知革命發生。突然DNA突變,思考方式不同了。認知革命體現的項目有二,語言和互相合作。

  • 獨特的語言結構。人類與言特別靈活,可以不同的組合,吸收組合不同的訊息量。八卦的工具,智人變成了社會性的動物,知道誰是騙子,誰可以交往,等等三姑六婆的事情。這些內容雖然很奇怪,但是卻能幫助合作。
  • 合作的原因是相信虛構的故事。核心的價值是,人類有種特殊的認知能力,就是相信虛構的故事。所以不同的人可以同時合作。集體想像中的虛構故事可以讓廣大的"陌生人"一同合作,彼此進行交異。只有智人能夠進行貿易。

有語言和合作之後,開始突飛猛進。繞過基因組這種慢速的改變方式,而是快速道路。故事可以迅速改變。通過文字創造出的想像的現實。依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迅速調整行為。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合作的方式更多。這比基因的改變快多了。

智人可以快速改變,並且傳給下一代(因為教育)。我們已經抵觸自然選擇的最大原則。以前維持幾萬年不變。但現在幾十年就會有很大的社會政治制度改變。認知革命。因為發展出了想像的現實,就會發展出行為模式,成為文化的主要成分。

同時,認知革命改變了智人對事物的認知,擴大了視野。四萬五千年左右,智人在身體狀況不變之下。製作更複雜的工具。

  • 透過工具跨海到達澳洲,船隻和高超的航海技術。
  • 製作出皮毛衣服保暖的衣物等等。可以勇於冒險。

合作網路加上各種工具,產生的結果有兩項,第一是智人將所有人屬其他物種消滅殆盡。

人屬各分支種族關係(連結)

第二個結果是各地的動物都大規模消失,可以說是生態殺手。可能有三個原因,一、人類文化進步太快了。會用火,讓森林變成草原,影響生態環境後,食物鏈改變。二、其他動物還來不及有生態反應就被人類殺光光了。這可能是演化始料未及。當然也有可能是當時氣候變遷的確也很大。三者綜合的效果很多動物所剩無幾。採集部落的人,並不會和自然是如此溫和的相處,而是很恐怖的清除了大部分的動物。對全世界上大型動物來說。人類是最後剩下的種族。

農業時代

智人吃的飽,社會也穩定多元,但一萬年前開始,在土耳其和地中海附近突然發生了農業革命。

農業革命的特色是,需要許多準備工作才能看到結果,以小麥為例,雖然蛋白質含量很高,但卻是很難搞的物種,必須反覆嘗試經歷很久之後才能種植,稻米似乎容易一些,但也只是好一些。種植的過程,得清掉石頭,除雜草,還要驅蟲(蝗蟲),還要弄出水源、以及糞便施肥。這是從早到晚都要照顧和處理的事情,需要耗費許多精力。相比於採集部落簡單豐足的生活,為什麼智人願意做這件事情呢?可能原因有二。

  • 宗教的需要,讓人停留在一個地方。採集者,也有可能是因為某種宗教原因,開始集中在一起。也因為需要讓人集中在一起,才開始嘗試進行農耕。
  • 氣候改變,一萬八千年前,冰河結束,溫暖多雨,小麥變多,人開始發現小麥這個物種,並且進行了一些實驗也開始逐漸依賴小麥。營地附近越來越多小麥,放火的因素也讓小麥變多。(PS.可能為新仙女木事件 連結)

農業的興起是個緩慢的過程,分階段進行的。但總之農業也的確就這樣開始了。狀況是。

  • 定居在小麥旁邊。逐漸變成聚落,一個月、一季、形成永久的村落。
  • 驅使農耕的時間和精力要投入更多。他們開始做越來越多的事情,採集的行為被擠壓。村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理小麥。
  • 發明更多工具還有儲存方式等等。
  • 物種越來越多(9000年小麥 山羊,8000年 豌豆 小扁豆,5000年 橄欖樹,4000年  馬,役用動物,並出現遊牧民族。3500年 葡萄  駱駝 腰果)
  • 形成聚落,可避開野獸,且糧食穩定的結果是以前四年才生一個小孩,現在年年有,使得人口增加。
  • 缺點是,農民的工作比採集還要辛苦很多,聚落又變成疾病的溫床容易生病(嬰兒的死亡率也比較高,約有三分之一會死亡,但總人口數還是比較持續增加)。食物來源也太單一不均衡,耕種的狀況不適合採集的身體設計人類的身體原本就不是為農耕而設計,為了農耕,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等等。
  • 要擔心荒年,蝗災,常常死傷更為慘重。
  • 預防其他部落的攻擊。

雖然有許多缺點,但這已經進入一個循環。一百人的群體,當時是狩獵採集部落,人會晃來晃去,突然間進入了農業社會。人類發現有種方式可以讓人類這個種族變得更多。糧食變多,小孩也變多了。為了養更多小孩,就要種更多小麥。且這個循環停不下來。對於壞處容易忽略。原本以為是進步多做一點事情,收成會好的多,孩子也不會挨餓,但孩子更多,小麥又要分。

而之後就是每一代人都繼續著上一代的生活方式。很難放棄自己建立的系統。雖然說對個人來說農耕並不好,但對智人種族來說,人口數量會指數成長。也就是說人過得比較不好,但人口數量卻更多,也就是說對整個種族比較好。一萬年,採集人口還有五百萬到八百萬,一萬年後只剩下一百萬人。農業人口卻到達了二點五億,人口急遽增加。不在乎其中的個體快不快樂。從這種角度來看,農業革命的本質,讓更多的人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

影響的結果。

  • 自我為中心,農民人口增加,也開始居住在村落中,和房屋建立起非常強烈的連結。變成更以自我為中心的生物,與家關係更強,範圍很重要。
  • 從此離開自然,自外於世界。進入純粹的文明社會。空間變小但是時間變長。所謂的自然變成人工打造的環境,整齊的果樹或是消滅外來者。
  • 對於所謂未來有更多的準備。也就是長期規劃。未來的重要性被提到史上新高。不確定性太高。只好生產出多餘的食物避免欠收年的來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產季節因素。必須多儲存一些。如果不早做準備,就活不久。

農業時代的虛構故事:宗教

公元前8500年,最大的村落大概幾百人,當時可能是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以手工為主要生產方式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滿足家庭生活需要,而不是交換(買賣)。社會分工不發達,社會分化程度低。社會流動性弱,各階級、階層之間壁壘森嚴,社會關係以血緣和地緣關係為主,個人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社會管理原則是家長制,人治為政治制度運作的基本方式。人們的思想觀念陳舊,迷信權威,懼怕變革。競爭機制不健全,生活節奏緩慢,因而,社會的變革和進步也非常遲緩。倫理型的規範對於抑制一般性的越軌行為有著不可替代的效力。

隨著農業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住在一起,公元前4000年,許多有到達萬人的城市,且控制附近的小村莊。公元前3000年,第一個埃及王朝,人民數十萬。如此多的人群聚,各種出現的事情和衝突該怎麼處理呢?如何劃分領土、乾旱等等事情怎麼辦。要怎麼解決利益衝突的問題呢。隨著人數越來越多,關係複雜。就需要一個明確的秩序來維持它。因為人類並沒有類似昆蟲般大規模合作的本能,而演化也還來不及插手,就必須自行發展出合適的架構。以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農民的社會基礎來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所謂階級結構。概念是就是將統治人物從平的社會成員中分立出來,他們通過社會職能的分工,由社會公僕變成社會主人,群體互相集結成為統治階級,剩餘則是廣大農民。

以埃及為例,古埃及三千年間,形成了金字塔般的四級階級結構。最上層是法老王,據說神進入了他的身體,他便變成神。人民對他的命令必須"絕對"服從。平時他頒佈法律,治理國家。戰時他是軍隊的統帥,率領人民作戰。他能任用大宦幫他治理國家。他死後被埋葬在一所美麗的陵墓內,從此在地下長生不死。因著法魯王的尊貴,他當然成為全古埃及中最有權力的,是至高無上的。

在法老王之下,有輔政大臣、祭司及大小官吏,其職責是幫助法老王辦事。他們住在石頭建成的華麗邸宅,過著舒適的生活,也就是貴族。

接著是所謂平民,包括農民、工匠和小商販。農民平時勤勞耕作,收穫須繳納租稅或還債。工匠常被徵調從事大型水利及其他建築工程,法老王多用穀物支付報酬。除一部分富商外,埃及的平民多住在狹小的土房裏,甚至好幾家住在一起。最後,在勞動力不足時,就由外吸收,把戰俘當作奴役對象,也就是奴隸。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多屬罪犯或戰俘,有些窮人因欠債也淪為奴隸。

這種階級不是因為生物和基因和寫在身體裡的項目,而是超越生物性的所謂"虛構故事",目的是為了讓不同的人能夠彼此合作。讓每天合作,和彼此連結有所依據。這第一個虛構故事就是所謂的宗教。

身份愈低的人,人數愈多,但奇怪的是,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願意相信少數人的統治呢?以埃及來說,維持的社會秩序是各人都願意尊稱法魯王是神,是尊貴無比的,是宗教,價值觀改變,就算對方是人,也可以被稱為神。被放入人心中的想法是宗教。

古老的宗教,大部分都是很區域化排他的,也沒有想要推廣的概念。所以只能夠成為當地的信仰。例如很多的泛神論或是自然論。例如某種動物或是石頭,因為採集部落都是在固定範圍內移動,地區性很重要。沒有必要說服其他地區。而且採集部落因為存在自然中,對於各個物種都是一視同仁。平等。萬事萬物之間是可以彼此互相溝通的。

宗教因為超越人類的秩序存在,因為超越人類的想像,可以抹平另外兩個論述(金錢和帝國)的脆弱架構。來自絕對的最高權柄。會發展出具有約束力的規範和價值觀。所以鬼魂精靈這種因為沒有價值觀,所以不是宗教。

農業革命開始,宗教革命隨之而來,農民因為控制著農場和耕種的土地,動植物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這些都是他的財產,不需要和這些物種協商。但是過程中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流行病等等,要怎麼辦呢?神就可以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和我們不能溝通的東西,例如有各種不同的神,分別可以和天氣、動植物溝通。所謂信仰更像是某種法律契約。用崇敬換取控制的權利。

隨著王國和貿易拓展,人們需要得到保障的項目往往是整個王國或整個貿易網路,泛神論似乎不管用,逐漸興起一神論。

公元前1000年,開始出現另外一種,有普世特質不論時空而永恆為真和堅定的推廣特質,這兩個特質,能夠成為廣大地區不同族群合成一個,像是伊斯蘭和佛教。更成為了,對人類的統一有了絕大的貢獻。

農業時代的特色:文字出現

一般生物對於所謂的規則都是寫在DNA中的,不會有違抗DNA,但是智人的規則大多數不在DNA中,所以必須要想辦法留下來。例如法律,節慶,交易等等。可是這些資訊太多,遠超過大腦的容量。尤其是數字。例如收稅等資料。這些怎麼辦呢?蘇美爾人第一個提出是部份表意只是數字紀錄,稅收財產等等。泥板和結繩語都是這類。主要是因為當時行政活動越來越多,需要有方式能夠記錄。

公元前1776年,巴比倫人數超過百萬,有漢魔拉比法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具有系統的法典,大致內容是大神XXXX,任命XXX在這片土地伸張正義,..三百條範例都是如果XXX,判決YYY。這裡面完整描述了當時社會價值觀,例如人可分為上等人和平民和奴隸,以及男性和女性。而所有的目的,就是讓各自接受安排,能有效合作,生產分配和取得更多保障,可以抵抗他人侵略甚至侵略他人(連結)。

農業時代的虛構故事:帝國

TBD

農業時代的虛構故事:金錢

TBD

農業時代為止虛構故事的分析

一般動物,並沒有要大量合作的狀況,但是智人非常奇特,總會有人想出方法,並且努力要讓團體變的更大。例如,商人推動金錢,宗教家推動宗教,國王推動帝國。不論如何,合作網路的確越來越龐大。

這引起了後面很大的改變。建構虛幻故事的能力,沒有信任就不可能有貿易,信任就要依照虛構故事。例如共同祖先,神靈,圖騰動物,美元,企業商標或是現在的資本主義,舉例為標緻汽車,只是個不存在的東西,股份有限公司這種奇怪的虛構。說故事不困難,困難在如何說服人相信。但只要成功了,就能產生巨大的力量。想像的現實。因為他們真誠的相信。想像中的現實日益強大。像膠水可以把個人和家庭結合在一起。與大量陌生人合作的能力改變非常大。

讓不同的人彼此合作呢?就是相信和認同同樣的事物。透過的方式,就是故事或是理論或是某種說法。這些內容都是想像的,主要目的也只是為了讓人們能夠合作,達到想像中,更好的社會,而所謂更好的社會,其實是思考出來的,而不是自然的。而這些秩序不能被所謂科學的方式進行驗證,都是想像出來的。自然的世界是可以證實的,例如重力,人類想像的世界就是不能驗證的。他們有三個特點。

  • 因為這個規範,永遠都是被堅持強調這是客觀的事實,是由偉大的神或自然不變的規律的法則所創造的。
  • 因為我們是在教育上被徹底貫徹,從人出生,一切事物中融入這個想法。從出生到死亡,都被虛構的概念圍繞,人造而非天生的規範合作著,這就是文化。透過教育和文化代代相傳。
  • 想像的秩序存在於人和人之間思想的連結,這些秩序並非個人主觀的想像,而是存在整個群體中,即使自己能夠改變,但是很難和整個群體相對抗。法律、金錢、神。共同想像之中。個人無法撼動整個主體。

各種合作網路如宗教、帝國、金錢等等,可看作是合作網路極致。以往生物的改變,都是要依靠基因的改變,但是太慢了。智人透過依靠想像建構出的秩序。建構出各式各樣的秩序和網路。但秩序的形成,也不是不可改變,隨著時間,新的故事產生,逐漸演進的。而隨著需要,不只是宗教,想像所建構出的秩序也會陸續開始加入城市 帝國 神靈 祖國 有限公司等等新觀念。是會隨著時間改變。1774年,美國獨立宣言,也是差不多,真裡是不言而喻,造物者,如果神聖原則XXX就會XXX。就和和模拉比完全不同。

要改變目前的想法,就要成立更大的組織,無窮無盡。身為人類不可能脫離這個秩序,每次都是進入更大的秩序。結果是合作網路越來越強大。從後面來看,前面各種秩序合作都很難公平,大多數就遍成壓迫和剝削和歧視。一次又一次,只是會越來越好。

社會設計的方法,似乎就是不斷創造出階級,從這種階級制度規範出人和人合作的方式。例如奴隸(上古);種性(印度);宗教(土耳其);種族(美國);性別(全世界);貧富(現代)等等。形成自我因果,不斷強化的象徵。作者花了很多時間討論階級的狀況。為什麼不斷出現階級,因為階級有其重要功能,不同階級的人不需要弄太複雜就可以互相溝通。

人類進展太快,合作網路的效應驚人,使得操作工具的能力大增,不斷產生出各種新的文化和社會機制。文化的演進遠遠超過以前必須靠基因突變才能達到的效果。速度實在太快,還不及反應。

  • 在外部環境來說,物種上,完全超過天擇的機制,生態系統來不及反應,其他動物都無法面對。人類自己也無法習慣和面對這個轉變。
  • 在外部環境來說,對行星環境的影響也是不斷消耗為主。人類自己也無法習慣和面對這個轉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