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家族旅遊 沖繩 介紹

暑假家族旅遊(連結)

沖繩,古稱琉球,古來就有琉球族在此居住,此族來源眾說紛紜,日本學者說來自北方日本,歐美學者說來自南方印尼。

根據資料,西元十五世紀前,琉球本島有許多部族,彼此互不隸屬也常有征戰。現今看到的大小城跡許多是當時防衛根據地,今歸仁城就是三山時代,其中北山王的根據地。只不過,時代久遠,原址大多早已頹圮。近年來陸續以現代土木工程方式重新修建,並且申請世界遺產。


文化上,琉球雖然鄰近中國和日本,但也能保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傳統。例如下面的傳統表演和風獅爺。

琉球村和王國村都有提供當時打擊舞蹈



四處可見風獅爺 類似台南劍獅

1429年,島上各族統一,同時接受中國明朝冊封的「琉球國中山王」稱號。當時的皇城是首里城,位於那霸市東北方山崗上,地理位置險峻,易守難攻。門樓和宮殿都有濃烈中國風味,與日本傳統神社建築十分不同。


皇城內經過多次焚燒和重建,幾乎沒有考究意義,原本打算順著動線前進,一小時內逛完。沒想到因為集章遊戲,停留接近三小時。結束的西側圍牆還能眺望殘波峽,值得一看。

模型(朝臣叩見)

模型(清朝冊封)
1609年,琉球受到了日本薩摩藩島津氏的侵略,淪為薩摩藩的附庸國。語言文字逐漸向日本靠攏。值得一提是,這次旅遊經過今歸仁東北方區域,此地分佈的墓群就是這時代遺跡,照片中看到的大北墓(連結)非常特殊,位在岩壁,遠遠望去似乎還能看到盛裝骨頭的容器。

右方似乎能看見骨頭

1879年,日本正式併吞琉球國,改為沖繩縣。在這之後,日本方面盡量不稱呼此為琉球,改稱沖繩。琉球這名稱,僅為中華民族自我安慰式的留用了。爾後則是大力推行皇民化政策,試圖同化硫球人。

1944年,二戰後期,著名的沖繩島戰役發生。美軍和日軍在島的南部發生激戰,雙方軍事人員犧牲達數萬人,無辜平民死亡人數也達十萬,傷亡慘烈到美軍決定在下一波本土戰爭中,提前使用原子彈,而不在進行地面攻防。


平和祈念公園內,象徵防空洞的碉堡

沖繩南部的平和祈念公園,就是為了紀念當時戰役而設。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公園只有一座紀念塔和圓冢,不見任何文字形式說明。

後方是紀念塔 占地非常遼闊

二戰後,美軍長期占領琉球群島。當時,日本人到沖繩還得使用護照。一直到1972年,因為種種原因(包括本土復歸運動),美國將琉球群島的政權交還日本。但一直到今天,群島上仍然遍佈美國軍事設施,境內也始終維持四萬美軍(含眷屬)在駐守。著名的觀光景點,美國村、外國人村就是這個機制下出現的產物(僅是觀光聖地,美國人倒是沒幾個)。

美軍長期占用大片精華地區,且不時爆發治安問題,都讓當地人希望美軍撤離,每每選舉就成為攻防焦點。若再牽涉沖繩獨立運動,問題就會更加複雜,如連結。這情形,看在同為島國的台灣人眼中,也有強烈的認同感吧。

美國村

沖繩或許因為與日本本土距離遠,始終被日本當局,當作是化外之地。整體配置上不強調工業,維持著捕撈漁業為主的經濟形式。根據資料,沖繩是全日本第二貧窮的縣。現在看到的繁榮,許多是仰賴本土財務支援才能達成。

但對遊客來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是日本數一數二窮的縣,人家總還是已開發國家,馬路上不會聽到此起彼落的喇叭聲,也會禮讓行人,鄉下不常出現破敗景象,市區各角落也都整齊清潔,處處都覺得很文明。反觀我居住的新竹市,真的有許多要加強的地方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